【卷首语】中国葡萄酒文化,还能做些什么?
发布日期:
2017-09-01 13:56:44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孙志军
  不久前,醇鉴(Decanter)杂志社Sarah Kemp总编正式退休,中文版的编辑邀请我写一个祝福语,我在简短的祝福中感谢她为世界葡萄酒文化的提升及全球优质葡萄酒的推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感谢她把中国葡萄酒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更多的业内人士和葡萄酒爱好者接触到中国葡萄酒。

  在国内,同时还有很多人正在为中国葡萄酒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比如李德美教授在中国葡萄酒技术提高和文化进步方面,承担了很多推动性的工作。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葡萄酒的文章,举办了很多高层次的活动,把中国葡萄酒带到国际舞台。再如马会勤老师不仅在国际葡萄酒学术交流上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还身体力行,从基础开始普及葡萄酒的文化,最近开辟的视频节目“单宁博物馆”让人耳目一新。还有最近网络上很火的一本书,即郭明浩所写的《葡萄酒那点事儿》,他采用最新的传播方式,让这本普及性的读物在整个圈子内火了起来。他从外国公司辞职,专门从事国内葡萄酒的营销和文化传播,令人称赞。

  葡萄酒的文化首先是它的国际性,我们要有开阔的视野,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审视和接受其它国家的先进文化。当前阶段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系统地研究和学习欧洲及其他新世界国家的成功经验,把零散的考察学习、参观交流、翻译出版等活动,统一纳入到“国际葡萄酒文化研究”这一主题,由国家相关部门、科研院校及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共同承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精髓的东西,从而用于我们的文化实践。

  要把葡萄酒的文化放在大食品、大文化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和传播。葡萄酒文化必须努力做到与酒类饮料、各地美食、民俗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结合起来,跳出葡萄酒这个圈子,反过来对它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到它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目的还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契合点或者介入点,来与各类消费人群进行密切的关联。比如,贺兰山东麓产区、天塞酒庄等企业在葡萄酒与餐饮搭配上下了很多功夫,让更多的人通过餐饮方式来接受国产葡萄酒。

  葡萄酒文化建设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葡萄酒文化建设不仅要有高大上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点点滴滴的积累。现在很多企业都成立了公关部门,其主要职责就是企业品牌及产品的推广,我们看到诸如与摄影绘画界的结合、与校花名人等时尚界的结合,与商业旅游的结合,等等,张裕公司则在酒庄旅游方面探索出了成熟的模式,把葡萄公主选拔、婚纱摄影、亲子活动等等与葡萄酒紧密地结合起来。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最近,著名葡萄酒学者李华老师也大力倡导,要建立中国葡萄酒的文化自信,要建立中国葡萄酒的社会教育体系等等。这些观点可谓高瞻远瞩,对我们的葡萄酒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2017年第08期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任编辑:
许洁依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