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之下有张势利的脸 “向中产阶级赠送酒窖”引发争议
发布日期:
2009-06-05 15:20:22
来 源:
北京晨报网
作者:
张鹏宵

  据媒体报道,一个叫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启动一项赠送活动,向有能力的消费中高档葡萄酒的中国家庭无偿赠送10万个私藏酒窖。该组织负责人表示,对私藏酒窖申请者要求条件十分苛刻,要有房有车有学历,还必须缴纳2980元的押金,普通工薪阶层基本上无缘获赠。此举引发质疑:有钱人是否一定有品位? 

  这样的质疑毫无来由,人家也没说要赠的是精英阶层、是中产阶级,这些都是媒体和公众自己引申的。不过组织想来也不会不高兴,既然要商业炒作,有什么比引发这样的关注更理想?不过我作为读者,读此类新闻倒一直是头脑清醒。它再一次印证了任何一种商业动作都可能盗用“温情面纱”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理智仍难掩一丝愤怒。虽然该组织自诩为非营利组织,但是它的推广策略明显是营利性的商业行为:先期免费赠送是饵,后期销售为网。这也罢了,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在这张面纱的背后,却是一张逻辑上的荒诞,内容上空洞的面孔。西方“绅士淑女”的概念与中国的现实文化和民族特征是有差距的,在逻辑上是没有同一性的。更何况葡萄酒本身只是一种饮品,它更多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而不是社会阶层的划分。绅士淑女饮葡萄酒是真,蓝领乞丐饮葡萄酒也是真。 

  葡萄酒作为舶来品,长期以来被价值夸大,被牵强地与社会阶层、消费能力捆绑在一起。事实上,西方的葡萄酒与我们自己的白酒无异,也分三六九等,大多数人饮用的葡萄酒在5至20美元之间,等比换算,相当于我们的普通白酒。从这个组织赠送酒窖的行为看来,他们要宣传推广的葡萄酒应当是高端的产品,也就是说,他们关注的对象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宣传的酒文化不是饮食文化,而是高端消费文化。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定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品位这个概念也就大行其道了。现实的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迷失,导致了精神追求的泛物质化和表面化,品位成了富贾人士的“特权”。在这一点上,该组织是完全“中国特色”的,完全抛弃了西方文化传教士的纯朴特征。他们或许忘记了,一种文化的培养和发展是长期融合的过程,失去了最普通人群的支持,文化的生命力会越来越脆弱。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