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葡萄酒业三十年③]彭德华:我眼中的葡萄酒业30年
发布日期:
2009-03-18 09:12:07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彭德华
  改革开放30年, 也是我从四川归队的30年。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间, 我因多种原因, 离开了为之奋斗17年的葡萄酒事业。打倒“四人帮”后我归队了,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我重操旧业,目前还在工作。我今年73岁, 这30年我奋发进取,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攀登上了事业的高峰。

  在这30年,葡萄酒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参与者与见证人,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油然产生了对葡萄酒事业的深深眷恋。

  葡萄酒30年的巨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酿酒葡萄良种化快速发展 三十年前可用作酿酒的葡萄主要为玫瑰香、龙眼、佳利酿,全国葡萄栽培面积仅3.4万公顷, 1979年河北沙城葡萄酒厂首开酿酒葡萄良种化的先例, 引进十三个世界酿酒名种葡萄5.4万株苗木, 随后山东烟台、青岛、河北怀来、涿鹿、秦皇岛、宁夏、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地都大力发展酿酒名种葡萄种植,并且有许多产区被国家命名为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到2008年全国葡萄面积达到60万公顷左右,一跃成为世界第五葡萄生产大国,虽然其中主要为鲜食葡萄,但酿酒葡萄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为生产优质葡萄酒奠定了物质基础。

  各类葡萄酒精彩纷呈,产量大幅度增加

  30年前葡萄酒绝大部分为低质甜葡萄酒。1979年河北沙城长城葡萄酿酒公司进行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吹响了向干白葡萄酒领域进军的号角,随后在河北昌黎进行的干红葡萄酒技术的研究,使干酒生产得以全面开展。现在不仅干白、干红在葡萄酒产 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半干、半甜、甜、桃红、起泡、加香、冰酒等都大量生产, 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的制定,使葡萄酒生产更加规范,并使我国葡萄酒质量缩小了与世界葡萄酒生产大国的差距。

  这30年葡萄酒产量增加很快,改革开放前全国葡萄酒产量为5.1万吨,现在已经接近70万吨,增加了13.7倍,平均年增速在两位数,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葡萄酒产量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葡萄酒设备更新换代

  改革开放前,葡萄破碎、压榨设备是沿用50年代性能落后的设备;葡萄发酵、贮酒是水泥池或碳钢罐;发酵控温是在池内安装镀锡铜管通冷水降温;葡萄酒的过滤是用棉饼压滤机;葡萄酒灌装设备还处于手工单机操作,没有自动流水作业线。改革开放时期,葡萄酒设备旧貌换新颜。不锈钢制作的葡萄破碎设备具有多功能,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选用不同的加工方式。葡萄和葡萄皮渣的压榨有连续压榨机、双压板压榨机、气囊压榨机等多种方式;葡萄发酵和贮酒罐都采用不锈钢制作,不仅卫生、美观、也大大提高了葡萄酒稳定性;各种不同型式的发酵罐:如斜体发酵罐、卧式转动发酵罐、大型全自动锥底发酵罐、嘉尼米德罐、锥体罐等,国外有的在我国都有,厂家根据生产规模和对酒质的特殊要求,而采用适于自己的发酵设备;发酵控温自动化,通过冷却带、米勒板、内插板等多种手段来实现。酿造红葡萄酒的皮渣浸渍,通过自动喷淋装置来达到。葡萄酒的过滤彻底摆脱了棉饼过滤,有硅藻土过滤、模块过滤、薄膜过滤和错流过滤等多种过滤机械,酒厂根据过滤的目的而合理配备过滤系列。葡萄酒的灌装有不同产能和性能的全自动灌装线,其产能由1000瓶/小时~20000瓶/小时不等。更可喜的是我国葡萄酒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和装备都有很大的提升,如烟台裕昌机械厂不仅生产多功能葡萄破碎机、真空转鼓式酒泥过滤机,而且为法国贴牌生产圆盘式全自动硅藻土过滤机等多种设备器具。

  葡萄酒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为生产优质葡萄酒提供了保证。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为实现这种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条件。

  葡萄酒生产技术与时俱进

  随着1979年9~10月, 中国轻工部首次派出考察团对法国进行技术考察开始,对国外的考察逐年增加。各种技术交流和讲座使中国葡萄酒界大开眼界。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有了自己的葡萄酒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许多大专院校开设的发酵、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了具有现代葡萄栽培和酿酒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全国已成立多个国家级葡萄酒研究中心、全国葡萄酒质量检验监督机构已有数家,他们所配备的一流的分析检测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产品质量检测监督,国家葡萄酒检测中心和相关协会组织国家评酒委员,定期对葡萄酒质量品评监督,这些都对推动我国葡萄酒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怎样酿制优质葡萄酒的问题,葡萄酒界的技术人员与生产骨干都基本明白,目前我国葡萄酒与国外葡萄酒生产大国的差距,主要是原料的差距所造成的。

  葡萄酒产业前景光明,问题与机遇同在

  葡萄酒酒度低,营养十分丰富,适量饮用(如每天100毫升)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免疫力都有一定作用。卫生部健康咨询高级顾问洪昭光教授在“健康快车”一书中,把适量饮用(每天50-100毫升)葡萄酒作为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防治退化性疾病,如老化、白内障、免疫障碍和某些癌症。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葡萄酒将逐渐成为人们健康饮酒的首选酒种。目前世界人均年饮用葡萄酒7升左右,而我国仅0.5升,其消费潜力很大,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葡萄酒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李华、房玉林在“优质、稳产、长寿、美观——论葡萄持续生产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却与可持续生产的原则相悖。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布局没有严格根据葡萄的生态要求来进行,大量葡萄园布局在非适宜的区域,品种单一,产品趋同性严重,不仅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导致生态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传统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竭尽地力,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下降。三是割裂了“葡萄—葡萄酒—市场”的产业链条,使葡萄原料生产者和葡萄酒加工者之间形成较大的利益冲突。前者在利润的驱使下,盲目追求产量,导致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后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严格控制原料价格,使得种植者的利益难以保障。四是栽培技术落后,生产中重栽轻管、重视前期管理、忽视采后管理,植保措施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在各大葡萄产区普遍存在,导致植株寿命和经济寿命大大降低。”指明了我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体制问题、生产经营模式、营销理念等存在很多问题,也制约了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关于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域的划分,黄辉白、王宇霖、刘家驹、彭宜本、罗国光等进行过研究,张振文、刘延林、惠竹梅在“葡萄与葡萄酒种气候区域化”一文中,根据以上学者提出的各地气候区域方案,结合中国目前葡萄栽培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划的框架性意见:

  (1)晋北、冀北桑洋河流地区 该地区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包括河北涿鹿、宣化、怀来及山西北部等地,葡萄主要分布在桑洋河流域的河谷盆地及恒山余脉所形成的浅山丘陵地带。此区属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热量较多、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400mm左右,7、8、9月的k值适宜,葡萄病害少,果实着色好,含糖量较高。现主栽品种为龙眼、牛奶,今后酿酒葡萄品种的发展应以霞多丽、白雷司令、白诗南、赛美蓉、黑比诺、赤霞珠、薏斯林等为主。

  (2)渤海湾地区 该区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包括辽东半岛、河北秦皇岛、唐山、天津市、北京市以及胶东半岛的烟台、青岛等地区。此区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不大,年降雨量600~800mm,成熟季节降雨量偏大,7、8月的k值偏高,9、10月的k值趋于适宜。酿酒葡萄品种应以意斯林、白玉霓、白诗南、霞多丽、雷司令、色拉、赤霞珠、梅鹿辄等为主。

  (3)黄土高原地区 该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生产区域,包括山西中北部、陕西渭北旱源、甘肃东部以及宁夏贺兰山南部等。此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拔高,土层深厚,气候干燥,热量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很大,年降雨量200~550 mm左右,果实成熟季节(8、9月)的k值适宜,具有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优良生态条件,葡萄病害少,浆果着色好,含糖量高,近年的葡萄生产及质量已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酿酒葡萄品种应以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黑比诺、增芳德、霞多丽、赛美蓉等为主。

  (4)东北中北部及通化地区 此区冬季气候严寒,年绝对最低温度常在-30℃以下,无霜期较短,但近年相当规模的山葡萄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今后酿酒葡萄品种的发展应以山葡萄品种系列为主。

  上述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划分的框架性意见,是基本正确的,具有指导意义,但我提出以下补充意见,与作者商榷:

  1、关于葡萄与葡萄酒种区域化。

  第一: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葡萄栽培区,不是(3)区,而是(1)区,我曾有幸在河北沙城、山西夏县、临汾等地进行过葡萄酒酿造,该区酿酒葡萄质量高,能酿制出优质红、白葡萄酒,这是一个未引起人们充分重视的宝地,同时它地处华北,靠近京津,交通较发达,如果当地政府把葡萄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并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葡萄酒产区。最近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云南举行的年会上,河北沙城的赤霞珠干红获得很高的评价,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第二:(3)区是酿酒葡萄种植的优质产区,但该区风沙大,土质瘠薄,水源不足,冬季很寒冷,易发生冬寒、冰冻等自然灾害,交通也欠发达,限制了该区葡萄与葡萄酒的快速发展,同时新疆的石河子、霍尔果斯等地也适于酿酒葡萄种植,作者没有把它们划于(3)区的范畴是欠妥的。

  第三:目前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都集中于(2)区,该区葡萄酒产量,占中国葡萄酒总量的30%以上,其生产、科研、营销都做得很不错,特别是山东省蓬莱市,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和招商力度,使葡萄酒商界巨头云聚蓬莱,为了提高当地葡萄的葡萄的质量,近年来拿出2000万元,支持果农种植葡萄嫁接苗,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开启了中国大面积种植葡萄嫁接苗的先河,葡萄植株的抗逆性大大提高了,并且抵御了根瘤蚜病的发生。这些年中国南方有些地区发现有根瘤蚜的危害,他们未雨稠谬,难能可贵。(2)区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发达,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如入中天,还将独领风骚几十年。

  2、关于体制问题。

  中国的体制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葡萄与葡萄酒的发展,在国外,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大多归农业部管,对于应该在什么地域种植葡萄、种植什么品种、种植多大面积都要经农业部严格的审批,而具体管理工作,由各地区的协会来抓,他们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都很健全,对当地葡萄产量、葡萄酒产量、酿酒工艺、酒的质量与监督、原酒的库存等都了如指掌,这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使该产业得以规范,并持续健康的发展,而我们国家没有一个部门统一地管理,全国农学会下属的葡萄分会有好几家,葡萄酒酿造也有几个协会在抓,龙多不下雨,该产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难以做大做强。

  关于葡萄酒生产,国外也有多种模式,果农自己种葡萄,自己建酒厂或者多个葡萄种植者联合起来,组成葡萄生产合作社并建酒厂;也有果农把葡萄卖给葡萄酒厂,他们与酒厂签订收购合同,种什么?如何种?单产控制多少?葡萄采收期的确定?都由酒厂说了算,以上几种模式,都要求果农提供优质的葡萄,否则做不出好酒,果农和酒厂的利益要受到损失,因此,这种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化解了葡萄种植者与葡萄酿酒者的利益冲突。

  中国的葡萄种植者与酿酒者没有共同利益,有的葡萄种植者与酒厂签订种植合同,酒厂给果农最低保护价,当葡萄滞销的时候,酒厂必须按保护价收购葡萄;当葡萄供不应求时,谁给的价格高,果农就把葡萄卖给谁,酒厂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有的租用农民土地,分包给果农种葡萄,工厂提供架材、农药、化肥等物资,如何对他们进行考核,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旦管理不到位,果农不按时喷洒农药,不按时按量施肥,甚至把工厂给的物资带回家自用或者变卖处理,还有的是租用土地后,雇农民来种植,虽然葡萄栽培管理工厂都能到位,可以收复质量较好的葡萄,但八小时工作制的实行,劳动保险、各种补贴都要工厂承担,酒厂不堪重负。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由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单位出面,组建葡萄酒厂,果农以土地入股,农民出工种植葡萄,有工资有劳保福利,在南方有的地区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农作物,效果很好。国家也支持和鼓励农民的土地转移,只要果农每年从酒厂分到的红利高于土地的出租所得,就可以把果农与酒厂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果农自觉服从酒厂农艺师的指导,为获得优质葡萄而努力工作。葡萄种植者与葡萄酒酿造者的利益冲突就不会发生。

  3、关于葡萄酒营销理念

  目前葡萄酒厂大多通过各级经销商分销,花高价抢占酒店、夜场、超市销售葡萄酒,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零售价,使本来成本不高的葡萄酒高出成本价4~5倍,甚至十几倍,限制了葡萄酒的普及与推广,厂家如果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销售终端,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葡萄酒的销售就会很大的增长。酒厂也可以仿效国外的葡萄酒厂,搞好散酒的销售,消费者拿塑料桶到酒厂直接购买,省掉了包装费用和中间环节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葡萄酒,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4、发挥国内各产区的特点,营造良好氛围,改变人们饮酒习惯。

  充分发挥各个产区的优势,酿制出具有产区特征、不同档次、风格独特的葡萄酒,以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饮酒习惯是饮用白酒,要改变人们的传统习惯,虽有一定难度,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中西文化的交融,饮食习惯必将逐步改变。40年前人们不习惯饮用啤酒,把它称之为“马尿”,现在啤酒已成为城乡喜爱的饮品,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啤酒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可口可乐在80年代是高贵的饮料,现在已成为普通的日用消费品,这种惊奇的变化说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人们改变旧的饮酒习惯,转变葡萄酒是专供大款、白领阶层饮用的西方洋酒的看法,使葡萄酒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健康饮品。

  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健康饮酒和文明饮酒的新风尚,在各种场合和接待活动中,主张饮用低度发酵酒,前两年有的媒体不负责任的把葡萄酒说成是进口的垃圾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最近又有人说某些著名品牌的葡萄酒中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这些恶意诽谤,政府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