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制定出台《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规划(2025—2035年)》
发布日期:
2025-08-01 09:24:27
来 源:
紫梦贺兰
作者:
紫梦贺兰
  《规划》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为依托,推动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国家生态实践创新基地。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原则,构建“一带一核三区”空间格局,包括贺兰山东麓高质量发展带、核心产区及三个特色发展区。严格管控100.64万亩产业用地,采用生态修复模式保障发展空间。通过荒漠治理、矿山修复等措施强化生态屏障,完善基础设施与防灾体系,支撑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2025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已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明确了未来十年全区葡萄酒产业百万亩发展空间。自治区要求各相关部门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全面落实。

  《规划》坚持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个“国家级”平台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生产、质量、营销和服务全产业链体系, 全力将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世界葡萄酒之都、国际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重要葡萄酒产业基地,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规划》坚持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高端定位、品牌发展,优势彰显、集群发展,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跨界赋能、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立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禀赋与开发保护实际,突出贺兰山东麓在全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统筹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等空间布局,构建“一带一核三区”总体空间格局。“一带”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一核”即以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和青铜峡市为重点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核心区,“三区”即石嘴山转型发展探索区、中卫葡萄酒文旅融合推广区、罗山生态移民文化样板区。

  《规划》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管控,结合现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利用荒漠化草地、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科学划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区保护范围,总用地面积100.64万亩,作为产业发展用地空间控制范围,包括酿酒葡萄种植用地、葡萄酒相关产业发展用地及各类配套支撑设施用地。在贺兰山东麓草原荒漠化治理结合产业发展试点基础上,依法依规采取“乔灌结合、藤草间作”生态修复模式,落实用地用途管制、产业准入等措施,保障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规范高效利用。

  《规划》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按照“前延后伸、横向融合、全产业链竞争”要求,聚焦荒漠化草原治理、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沟道防洪治理等重点,加强产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构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贺兰山、罗山防洪滞洪及水土保持功能,打造高标准绿色生态酿酒葡萄示范基地,筑牢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统筹完善提升产区灌溉用水、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升气象监测预警及防洪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构筑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体系。


本文内容转自紫梦贺兰,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