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产业长廊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1-12-12 10:55:47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赵世华

宁夏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赵世华

  经过我们三十多年的努力,贺兰山东麓具备了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的条件,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及专家的认可。要用“一优三高”理念整合资源,配置好土地与水资源,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做好规划,应用世界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与先进设备,建立覆盖各葡萄产区的特色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以葡萄酒产业链为纽带,培育世界知名产区与特色个性化葡萄酒品牌,全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集群,使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产业长廊成为风情浓郁、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观光带,从“卖产品”变为“卖品牌”。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做好百万亩葡萄长廊规划与建设,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打造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是发展的灵魂

  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旧世界葡萄酒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发展历程看,每个知名特色产区的崛起都是依托山脉、河流、海岸等独特的地域、多样的气候、土壤特点打造培育的。由于区域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差异性,选择适宜的葡萄品种进行种植,才能孕育出让市场长期接受的个性突出的葡萄酒企业与品牌。高品质葡萄酒和世界著名葡萄酒品牌主要产自几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这是因为葡萄酒高档品质品牌的打造需要特殊的优良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作支撑。从法国波尔多到美国纳帕山谷,从西班牙里奥哈到澳大利亚玛格丽特河,从意大利托斯卡纳海岸到南非的康士坦提亚,一个个世界优秀的葡萄酒产区发展刻下特有的气候、土壤加上适宜的葡萄品种种植的历史烙印,产区品牌打造跃升为葡萄酒产业品牌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而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依托贺兰山屏障,形成的冲积扇土壤,黄河冲积平原加上周围的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等地理环境条件,经过三十多年在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及酿造实践,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主导葡萄品种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年均温不到9℃、土壤通透性等,恰恰具备了打造世界优势产区这一特殊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冷凉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应把贺兰山东麓产区条件浓缩为“阳光荒漠、黄河贺兰、葡萄美酒”的地理品牌,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世界独一的,不可复制的,不是中国的波尔多,而是中国的贺兰山东麓,世界的贺兰山东麓。历史上在这一区域有“赤落蒲萄叶,香微甘草花”,“贺兰山下果园成”,“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等佳句。打造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应从历史、文化、地理特色与葡萄酒的契合上下功夫,着力在产区葡萄品种、种植的区域化上下功夫;着力在区域性的大气候、特定葡萄园所在的中气候以及某株葡萄树所在的微气候之间的交互关系上下功夫;建立系统的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种、海拔、土壤及栽培技术标准,突出地理特色,统筹运作,应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休闲养生地,醉美贺兰山”商业品牌,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参展等方式,推动葡萄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葡萄酒企业品牌及产区品牌的有效互动。以此打造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节、银川国际葡萄酒城及国际葡萄酒论坛,建立旅游休闲与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培育贺兰山东麓产区国际知名品牌及葡萄酒产业的整体形象。

  制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管理标准是发展的核心

  世界上葡萄酒生产大国均有自己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及等级制度。法国为了抑制假酒和人工酒泛滥,于1935年在世界率先实行了法定产区葡萄酒命名制度(AOC法),从最低最高酒精含量、葡萄品种、栽培方式、最高产量、地理条件、灌溉方式、酿酒工艺、储藏方式甚至连瓶装时机及销售的整个环节都有整套严密、完整的管理办法及标准要求。这需要长期实践与细致入微的规范作基础,以及令人惊叹的细致和严苛的管理执行体系作支撑。随后,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加拿大等葡萄酒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纷纷借鉴AOC法,分别形成了DOC、DAC、AVA、VQA等葡萄酒质量标准等级制度。如新世界美国佐餐酒,干白、桃红葡萄酒要求原料含糖量20-23%,干红葡萄酒要求21-23%。中国葡萄酒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几次修订国家葡萄酒生产质量标准。但由于我国主要葡萄酒产区及企业在东部,酿酒葡萄采收时一般含糖量只有15-18%,远远低于酿造优质葡萄酒所需的葡萄原料含糖量。我国现行的葡萄酒生产标准,对质量高低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在合格的产品里面没有统一的质量分级制度。各个葡萄酒企业自定质量分级标准,有以葡萄苗龄为葡萄酒质量划分标准的;有以产区的等级代表葡萄酒质量等级的;有以窖藏方式评价质量好坏的等等。葡萄酒质量分级标准等级缺乏第三者认证的权威。贺兰山东麓产区要立于新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知名产区之列,应针对规划区域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进行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就是青铜峡甘城子产区种什么葡萄品种,红寺堡产区种什么葡萄品种,不同土壤与海拔条件适宜种什么品种,制定出适合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的葡萄基地与葡萄酒质量分级标准及自治区葡萄酒产业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质葡萄原料生产、优质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质量鉴评等技术标准及产区基地与葡萄酒质量等级管理制度,这样不但能够规范基地建设标准与葡萄酒生产企业的行为,从葡萄原料到酿造工艺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而且对于消费者选择不同等级葡萄酒产品也可以提供可参考的比较权威的依据,可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走向高端市场、实现高效益扫清障。 

  

  建立规模化标准生产基地是发展第一车间

  好酒是从葡萄园中酿出来的,中外葡萄名酒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说明了葡萄基地生产的原料对于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性,产区葡萄酒有无个性、特色,关键是基地建设的品种区域化布局、土壤情况及基地生产管理技术。首先就是引进选择适宜产区发展的品种,建立良种(砧木)品种的采穗圃及苗木繁育基地,良种苗木基地要前移是关键,并努力要做到苗木的无毒化、品种的优系化、品质的最优化。贺兰山东麓产区应以红葡萄酒生产为主,主导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西拉、蛇龙珠等,品种结构以红色品种为主应占60%以上;红寺堡产区应以白葡萄酒生产为主,主导品种为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灰比诺等,品种结构以白色品种为主应占60%以上。其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区南北200余公里的狭长带,地域范围有200多万亩,涉及到7个市县、30多个乡镇与农场,土壤、海拔、气候等有很大的差异性。按照产区的土壤、气候等特性,选择适宜的发展品种,特别是土壤的肥沃度是葡萄园产酒品质的关键因素,做到产区内发展品种的最适宜发展、规模化布局,充分发挥出各发展主导品种的优良特性,为基地生产最优、最有个性的原¬料奠定基础。第三,栽培管理技术是确保基地发挥葡萄酒产业链第一车间的关键措施。当选择了一片土地栽种葡萄树时,就必须科学的规划,从地形、土壤调查、道路、渠道、林网、栽种行向等做起,针对基本情况,明确栽种的理想株行距、架形、立柱的高度以及改土培肥地力的措施。为了基地规模化建设,考虑节省劳动力,让耕作、埋土等机械化更容易操作,改变过去3米行距,应采用3.5米行距,株距建议应在0.5米,亩栽380株,可以使葡萄植株、立柱、铁丝都能做到最经¬济的运用。要建立从出土、改土施肥、修剪、中耕、病虫防治、果穗管理、采摘、埋土等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并实现标准化管理。特别是基地精确控制灌溉水量与时机,是提高葡萄产量与提升葡萄酒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变传统有水就灌的做法,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按葡萄生长期的需要来适时适量灌溉。第四,要引进高档基地管理及优质产品生产理念,采用有机或自然动力法种植,分别在青铜峡、农垦、红寺堡、永宁等产区建立有机或生态葡萄示范基地,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实现并推广标准化生产,打造规模化有机葡萄基地,提高贺兰山东麓产区与产品品质、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产区及葡萄酒产品。
  
  培育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集群是发展的动力

  葡萄酒产业链比较长与粗,有一产的基地,二产的加工制造,三产的文化、流通、旅游等,如何延长加粗产业链是培育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关键。贺兰山东麓产区要以优质基地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旅游度假为手段,以高档葡萄酒为核心,聚集形成多产业联动。国外知名葡萄酒产区发展经¬验都是从葡萄酒产业链每个环节入手做实做深入,培育产业链每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在打造优质葡萄基地、酒庄、企业的同时,加强葡萄酒设备、制造、物流、包装、文化等产业,形成以酒厂、酒庄群带动苗木栽培、科研、设备、辅料、营销、会展以及基础建设为一体的产业经济联盟,将有效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资源共享效应。

  贺兰山东麓具有丰富的西夏文化、游牧文化、黄河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及传承,葡萄酒文化具有世界的影响力,多文化融合交融,开展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挖掘具有无限的潜力与空间。世界著名葡萄酒庄都坐落在知名的葡萄产区,自然环境独特,其产品大都包含了当地的小气候及地域特点,以品质高雅、风格独特被消费者所欢迎。重点培育银川百座酒庄群、玉泉营葡萄酒小镇、甘城子与红寺堡葡萄酒产业园,使葡萄酒产业与文化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葡萄酒产业的整体效益。贺兰山东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涵盖了宁夏最具有开发优势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点、线、面结合的特点,有利于构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葡萄酒庄旅游结合的地域产业开发体系。可重点发展个性葡萄酒庄与沙坡头、沙湖、西夏王陵、贺兰山、黄河、民俗等旅游精品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生态底蕴,做强特色酒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由此,围绕葡萄酒产业链形成多产业聚集联动,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建葡萄酒产业创新人才体系是发展关键

  贺兰山东麓要立于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之林,培养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葡萄产业创新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要前移,是关键。要依托国内外葡萄酒科研、教学院所与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及平台,按照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学科,从基地、酿酒、品酒、营销、管理等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入手,吸收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与组建葡萄酒产业五支创新人才团队。一是立足气候、土壤、品种等实际,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品种区域化布局与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建设,建立覆盖自治区级、市县、乡镇及企业的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人才队伍。二是立足原料质量、环境条件、市场需求等情况,推进葡萄酒企业加工工艺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一支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和工艺的酿酒师及品酒师队伍。三是立足国内外葡萄及葡萄酒技术标准及管理要求,推进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的质量及检测体系建设,在银川建设一流的国家级葡萄酒质量检测中心。四是立足于葡萄酒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进贺兰山东麓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的科研攻关,建立一支面向生产与市场的科研创新队伍,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五是立足于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学院建设,建立一支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为产区培养世界一流的葡萄及葡萄酒人才。只要我们建立起面向世界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创新人才体系,才能具备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与生产一流葡萄酒质量的发展理念、发展技术与工艺、先进设备与营销市场。建立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是支撑贺兰山东麓立于世界葡萄酒产区之林的关键,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人才培养是先导,要尽快启动实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与葡萄酒创新人才工程。

  酿造特色高端产品品牌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高档特色葡萄酒是在酒窖中酿出来的,酿酒师的第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决定,就是何时从基地采摘葡萄,选择采摘哪些葡萄,并对葡萄中的糖分、酸度以及葡萄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控。在葡萄发酵过程中,针对不同葡萄原¬料品种特性与环境条件要选择好酵母菌、做好酵母发酵、乳酸发酵及酒质的稳定等这些关键环节的控制。应用好橡木桶,严格控制好葡萄酒陈酿时间,通常葡萄酒愈是昂贵,愈需要久储成熟。当葡萄酒年轻时酒中的酸度、甜度、矿物质、色素、单宁以及所有其他风味元素都还需要经¬过成熟培养才行。一是着力推进贺兰山东麓产区内的差异化发展,避免产品雷同,酿造出有特色、有风格的葡萄酒产品,培育特色品牌。二是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应用世界一流的发展理念、技术与设备,酿造出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培育世界一流的品牌。三是着力推进葡萄酒庄酒及酒庄文化的发展,打造葡萄酒庄群、葡萄酒小镇、葡萄酒产业园、度假村,举办一镇一节、一村一庆、一庄一品等节庆活动,培育葡萄酒个性化品牌。四是着力推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展会、文化、生态等产业的有机结合,从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为切入点,从多专业、多产业融通联动为核心点,培育具有贺兰山东麓地域特点的知名葡萄酒品牌。

  总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要从“卖产品”转变为“卖品牌”需要宁夏长期的不懈努力。从葡萄酒产业链各个环节入手,在技术工艺上进行创新,在生产工艺上实现标准化,确保原料与葡萄酒质量的稳定,制定严格的产区管理制度,以培育世界知名产区品牌为突破口,支撑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培育。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科学发展,打造中国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世界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及培育世界一流、有特色、个性化的葡萄酒品牌不会太远。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2011年第10期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