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携手与辉同行来盐池溯源
在盐池滩羊原产地
带全国朋友体验一口好羊肉的养成记
但是别忘了!
这不是董宇辉第一次来宁夏!
他已经连续两年携手新华社播出《向新而行》宁夏篇
并直播带货为宁夏葡萄酒“代言”
“这一趟宁夏之行对我来说非常地短暂,说不清是因为短暂而美好,还是因为美好而短暂,我觉得更像是后者。首先我体会了葡萄酒的种植、酿造整个过程,我知道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把荒地,把干旱和贫瘠的土壤种出葡萄,酿出酒,就像在苦难上要开出花一样,它是需要人强大的毅力和长期的付出的。土地不肥沃、沙粒多,种植需要翻石头,不是翻一年,每年翻,风大、干旱,所以到了冬天还有去冬埋,剪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所以你现在尝到的每一口葡萄酒,其实都有当地人的情感和倾注的心血在里头。”
这是董宇辉在宁夏贺兰山下直播时讲的一段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故事。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晶。它带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美好,了解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让我们跟着董宇辉一起
走进贺兰山东麓
解读属于它的风土故事!
01
没有贺兰山
中国就不会收获一个最佳葡萄酒产区
宁夏地理位置优越,贺兰山这座父亲山在丰沃的土地上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寒冷的北风,同时引得黄河之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这里白天阳光灿烂,夜晚清凉宜人,昼夜温差的奇妙变化让葡萄糖分和酸度达到完美平衡,赋予了每一滴酒液独特的韵味。
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得宁夏贺兰山东麓全年日照达到3000小时,砂石土壤利于葡萄扎根,葡萄不易霉化,也少有虫害……
种种优渥条件,造就了葡萄“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的特征,葡萄酒具有“酒体饱满、香气馥郁,糖酸适度、甘润平衡”的典型中国风格和东方特质,使贺兰山东麓的产区成为中国葡萄酒的一张王牌。
02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
戈壁滩上也能开出“紫色梦想”
昔日的贺兰山东麓,是一片苍茫的隔壁荒漠,黄沙漫天,寸草难生。
然而,正是这片看似不可能孕育生命的荒漠,在垦荒者和农学家们坚持不懈下,逐渐被赋予了全新的生机。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历经风霜,终被开拓者们的汗水和智慧唤醒,逐渐蜕变成为一片繁茂的葡萄园,连绵起伏于壮丽山脉和丰饶平原之间。
从戈壁荒滩到遍地开花的“紫色奇迹”,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如同顽强的生命之花,在不毛之地绽放出希望的色彩,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张名片。
如今,走在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长廊中,可以看到一片片葱郁的葡萄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每一滴葡萄酒,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今日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超过60万亩,在“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支持下,正阔步迈向百万亩基地、千亿元效益、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目标,产区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
03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山河共酿:黄金产区的天赐风土
宁夏葡萄酒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直都受益于开放创新。创新的理念,为宁夏葡萄酒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十年如一日。
宁夏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围绕良种苗木、种植管理、酿造工艺、产品调配、陈酿储运、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
在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宁夏的酒庄勇于尝试新的酿造方法和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宁夏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大赛、大型展会,建立海内外营销网络,使得宁夏葡萄酒逐渐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认识和喜爱。
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从名不见经传,到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第8位,入选“中国品牌十年路典型案例”;在巴黎、柏林、布鲁塞尔、品醇客等国际顶级大赛中荣获各类奖项1800多项。
2021年以来,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平台落户宁夏,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国字号”的加持下愈加惊艳。
截至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60.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40%,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
宁夏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宁夏产区27家酒庄上榜《2024胡润中国葡萄酒酒庄50强》。
宁夏年产葡萄酒1.4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每2瓶国产酒庄酒就有1瓶产自宁夏。宁夏葡萄酒产品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综合效益450亿元。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认为:“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本文内容来自紫梦贺兰,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