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印发
近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正式印发《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立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生态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监测预警智能化、防控技术标准化、服务管理精准化,到2028年,建成功能完善的病虫害信息化监测预警平台,打造覆盖全产区的“天地空”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网络,建立信息化监测示范点50个,在各小产区共培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8—10个,集成示范数字化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主要病虫害防控有效率90%以上。培育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组织2—3家,贺兰县、西夏区、青铜峡等重点连片种植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以上。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预警研判响应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精准防控措施、构建专家服务及培训体系五项重点任务。
构建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园区应用中心)框架内,建设酿酒葡萄病虫害信息化监测预警平台,整合汇聚气象部门、科研机构、酒庄企业等布设在产区内的气象站、病虫害信息化防控设备,以及遥感监测、孢子捕捉仪、分子检测设备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葡萄病虫害的时空预测预警模型与算法,实现预警信息的动态更新;根据酒庄分布、葡萄园种植规模、品种布局、立地条件等因素,科学布设病虫孢子捕捉仪、智能虫情测报灯、高清抓拍设备、小气候监测站等专用病虫害信息化监测设备,打造标准化病虫害信息化监测示范点。
建立预警研判响应机制。联合宁夏酿酒葡萄气象服务中心结合未来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不定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风险预警,开展数据监测与风险研判;组织专家团队基于信息化监测平台,对各小产区近期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识别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风险,制定与发布精准防治方案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及时将向市、县(区)葡萄酒产业主管部门、酒庄企业、专业化防控服务组织发布,同步组织包片专家开展病虫害防控指导工作。
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由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市、县(区)葡萄酒产业主管部门、专家团队、酒庄企业组成的“四位一体”工作体系;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负责全区防控工作的统筹指导、组织协调、平台管理、信息发布、专家团队管理及重大方案审定;专家团队负责技术研发、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防治方案制定优化、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市、县(区)葡萄酒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防控任务下达与督导落实、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与监管、农药使用监管;酒庄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指定专人成立测报队伍,落实有关责任。
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建立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市、县(区)葡萄酒产业主管部门、酒庄企业三级保障机制,及时、科学地开展防控作业;对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建设的酒庄企业,在病虫害信息化监测设备、绿色防控物料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先支持;支持在贺兰金山、西夏区张骞郡、青铜峡鸽子山、红寺堡肖家窑等重点连片种植区,探索建立“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协同模式,推动服务标准统一、作业流程规范。
构建专家服务及培训体系。建立专家包片指导机制,病虫害发生后或关键防治期,由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统筹,组织专家团队下沉一线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构建分级技术培训体系,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组织对市、县(区)技术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酒庄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市、县(区)层面针对酒庄技术人员、种植主管、防治作业人员,开展病虫害识别、绿色防控技术、精准施药等实操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该《实施方案》配套《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贺兰山东麓园区管委会每年组织开展酿酒葡萄绿色防控工作成效评估,重点评估平台运行效能、预警准确性、防控效果、示范点建设、统防统治覆盖率等。
本文内容来自紫梦贺兰,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