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贴牌酒)是否被过度妖魔化?
发布日期:
2018-04-09 10:36:33
来 源:
酒斛网Vinehoo
作者:
好多花
  近期OEM(贴牌酒)的话题在行业内被“吵”的火热,但最终也只是圈内的精彩,圈外无人知。原因很简单,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OEM,对于消费者来说无异于“MLF”、“EXW”、“TBA”……只是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到底什么是OEM,似乎没有人说清道明。不妨我们把OEM(贴牌酒)的全部面貌展现给消费者,是好是孬,最终决定让消费者们说了算。

 
  所谓的”OEM”,并不是葡萄酒的专有的名词。百度百科对其解释是:“OEM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像小米手机、Nike服装大多也属于OEM的范畴。

  而针对葡萄酒,通俗来讲:酒商向酒庄、酒厂收购散装葡萄酒,并以自己的品牌、商标进行出售。

  当然,OEM酒的定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还有许多的灰色地带。本文在对OEM酒有更加严格的定义:酒标不出现具体酒庄的名称,将酒庄特别定制葡萄酒排除在外。比如这款:



  有人认为:“OEM说白了就是品质很差的、工业化生产的酒。供应商以超低价购入,贴上自己的酒标来卖。不论是酒的名字,还是酒标设计,全是下三滥的营销套路。”
 
  问题来了:这个观点对么?

  对,也不对……的确,目前的中国市场大量存在着这种低质量的OEM酒,这种葡萄酒笔者是坚决抵制、鄙视、唾弃、辱骂、嫌弃、讨厌、厌恶……但这是OEM酒的全部么?如果是的话,OEM贴牌酒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舶来品,如果全是垃圾酒款的话,其在国外存在这么久的意义就为了迫害我泱泱中华?不明觉厉!

  明显OEM的意义不限于此,取消全部的OEM葡萄酒对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真的是一种好事么?那我们先得看看除了这种劣质酒以外还有什么OEM酒值得我们去喝、去尊重:

  某些专业酒商拥有强大且专业的选团队,在全世界选择他们认为的优秀酒款,冠以自己酒商的名字然后出售给消费者。这里以英国最古老&最知名的酒商BBR(全称为Berry Bros & Rudd)为最知名的代表。成立于1698年的BBR,1903年成为英国皇家认证酒商,目前旗下拥有6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除丰富的名庄之外,旗下以Berry Bros & Rudd的自有品牌酒类是其重要产品,涵盖葡萄酒(包含:香槟、波特酒)、威士忌、干邑。其葡萄酒产品的酒标上,只有BBR的品牌名称和相应产区、年份等简单的信息。但如果有人敢声称其葡萄酒品质劣质,小心“王牌特工”会出现在你的身后(《王牌特工:黄金圈》 曾在BBR取景)。在2017年IWC将BBR自有品牌葡萄酒系列,评为年度最佳自有品牌葡萄酒。



  BBR这一贴牌酒的情况其实和早期葡萄酒贸易息息相关:早期的葡萄酒贸易不是装在玻璃瓶中进行贸易,而是整个橡木桶进行运输,当橡木桶运送到目的地时才由酒商自行进行灌装,甚至需要消费者自己携带器皿前来灌装。不夸张地说一个世纪以前的葡萄酒大概都算OEM酒。



  当然采用这种酒商OEM商标的不止BBR一家酒商,主打侍酒师资源的SARMENT也有其自主品牌系列产品。



  英国零售集团玛莎百货(Marks&Spencer)旗下也有众多OEM贴牌酒,比如:这瓶Barolo贴牌酒,六瓶零售102英镑,单瓶仅需17英镑(150人民币)。



  英国知名商超Waitrose则将OEM的品质性价比发扬光大,自有葡萄酒品牌“On the OT”不仅有飞鸟园的年份波特(当然此款酒不在本文OEM的范畴内,但却引人深思,这种酒庄与酒商的合作专属酒款是否属于贴牌酒的范畴?),也有来自澳洲的霞多丽,更有旗下买手Xenia Irwin MW推荐的绿威林葡萄酿制的奥地利白葡萄酒。而价格除年份波特以外(贵的有道理),其余酒款零售价格皆在两百元以内。



  除专业的酒商以外,不得不忽略另一个团体——庞大的“米其林餐厅”。作为消耗葡萄酒巨大的线下场所是打造自己品牌葡萄酒的最佳环境。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性价比的酒款,同时可以在酒标上体现餐厅的特色。

  当然笔者另一个的观点是:大部分米其林餐厅拥有专业侍酒师团队,卖久了他人的酒款,有时候会心里痒痒,尝试寻找并向消费者推荐自己喜爱的特殊酒款,从而体现侍酒师和餐厅的葡萄酒专业度。这也许是米其林OEM酒如此流行的“奇葩”原因吧。

  再来聊聊香槟

  OEM不全是劣质酒这一言论,笔者认为最有力的证据当属“香槟”。来来来,我们翻开WSET课本,翻到香槟章节的“酒标术语”:

  NM,Negociant-Manipulant,生产来源于Champagne House香槟生产商。

  RM,Recoltant-Manipulant,葡萄种植者用自己所产的葡萄酒酿制香槟。

  SR,Societede Recoltants,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植者一起分享葡萄园,种植、酿造销售自己的葡萄。

  RC,Recoltant-Cooperative,合作社香槟。

  CM,Cooperative-Manipulant,生产者用自己的葡萄,但酿造由合作社进行酿造。成品酒返还生产者进行销售。

  ND,Negociant Distributeur,指酒商购买已经装瓶的香槟,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进行销售的香槟。

  MA,Marqued’Acheteur,由零售商或餐厅拥有的品牌,通常以零售商或者餐厅的名字出售。

  * 翻译参考:《邢威笔记》

  后两项的MA和ND,不正是我们所说的OEM酒款,但众所周知香槟的质量和价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专业葡萄酒公司、餐厅、甚至产区都有不遗余力的推广OEM贴牌酒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 大型酒商的品牌保护

  固然精品葡萄酒我们视其为艺术品,但99%以上的葡萄酒只是一种含酒精饮料商品。有商品就会出现品牌,而酒商则希望自己的品牌越出名,其带来的收益越好,为此每一个商家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推广品牌。

  但此时酒庄酒在推广上则会出现一个问题:假如酒商花大价钱推广成功的酒庄酒,当合同到期后,酒庄寻找其他的酒商、经销商。更加悲催的话,品牌成了开放市场,谁都可以从酒庄定酒。这岂不成为了为他人做嫁衣。“感觉酒商的头顶更加的翠绿了”。
 
  此外,酒庄酒会随着年份不同进行价格的调控,这给酒商造成一系列的困扰,毕竟向消费者解释,“2017年酒庄葡萄减产,所以这款酒的价格进口时涨价15%,我们除承担涨价还要承担涨价部分48%的税费……”这不是每一个超市地推人员的能力范围。而自有品牌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杜绝这类事情,毕竟品牌是自己的,葡萄酒可以从一个酒庄或多个酒庄收购,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价格和货量。
 
  2. 酒商了解自己客户的口味需求
 
  与国土面积不大的欧洲国家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的口味差异巨大,且不谈东西方的巨大饮食差异,中国国内就连豆花还分甜咸之争,粽子也有肉枣的不同。
 
  都市白领最近风靡的“小甜水、商务宴请必须干红,有的消费者喜欢果香型、有的消费者偏爱橡木桶香气,葡萄酒在口味上自然是本土的酒商更加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非得”老外“酿出什么口味,我们就喝什么呢?
 
  目前中国消费者仍处在最初级的葡萄酒知识阶段,我们无法要求所以消费者有鉴别葡萄酒好坏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强制要求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必须国际化。但酒庄酒因为长期形成的品牌形象,无法按照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进行改变,但OEM却可以灵活操作:
 
  “有的喜欢在澳大利亚干红里保留6、7g残糖、有的在Moscato里面加入红葡萄酒制成桃红、有的给西班牙里奥哈过遍新桶……” 还是那句话,“葡萄酒是一款含酒精的饮料”,喝起来开心最重要啦!



  3. 对当地消费者偏好进行包装设计美的追求

  说到葡萄酒包装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让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通过视觉就可以脱颖而出。言而简之,消费者喜欢什么样我就用什么样。目前中国消费者喜欢橡木塞,喜欢重体瓶,我们为什么要干预。就连澳大利亚名庄Rusden Wines都回归橡木塞,奔富Penfolds都为中国消费者特别定制橡木塞款……
 
  美国说唱歌手&碧昂斯老公Jay-Z主权品牌“黑桃A”香槟“,设计的金属色反光的瓶身,也是其吸引一众好莱坞明星和王思聪的重要原因之一。下次如果说中国设计酒款浮夸的时候可以用黑桃A香槟照一下镜子,然后吾日三省吾身。



  4. 价格优势明显

  因为没有酒庄的市场宣传成本,采用统一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可以省去庞大的宣传费用;并且OEM的货量通常比酒庄酒多,从而分摊在每瓶酒的运输成本降低。一句话概括“……省去中间商赚差价……”所以价格肯定实惠许多,便宜不是缺点,真实可靠价格的OEM酒是让消费者开始接触葡萄酒的重要选择。毕竟中国消费者最开始接触葡萄酒的价格往往从百元以下才开始的。
 
  虽然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市场仍存在大量虚高的贴牌酒。但国人选择葡萄酒不只是盲目跟从,尤其通过中国强大的电商平台,可以轻松摄取大量的葡萄酒信息去选择物美价优的贴牌酒。目前线上火爆的“小甜水“,售价不超过百元。不正是一个OEM葡萄酒走向良性的预兆么?

  尾声

  当然,目前市场的确存在着大量的劣质、高价的OEM酒,这是无法避开的事实。但大家不如从另一方面考虑,酒庄酒的质量就一定有保证么?葡萄酒市上面同样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酒庄酒,并且某些不良酒庄高价出售这些酒庄酒,也许带给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危害则会更大。劣质、虚高价的产品和是OEM、酒庄酒无关,酒商的良心才是问题的根本。


 
  低质量、虚高价格的葡萄酒扰乱市场的行为是一个新兴葡萄酒市场必须经历和面临的考验。欧洲市场遭遇过,美国市场也遭遇过,但市场混乱之后则会形成诚实可靠的市场规律。而中国葡萄酒市场,也许借助了“中国速度”,其迅速发展而产生的问题,让大家诚惶诚恐。但OEM只是为全球葡萄酒贸易中品类的一种,如果一言论之,则有失公允。
 
  OEM葡萄酒真正的解决策略则是需要有诚信的酒商一起,去主动规范葡萄酒市场。让诚实可靠的酒商多赚钱,多被宣传。同时一起去抵制假冒、虚价的酒商。
 
  最后借助一段古文结束这篇文章: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责任编辑:
苗苗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