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绿盲蝽在葡萄上的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有些地区绿盲蝽已上升为葡萄的主要害虫。

绿盲蝽的特点是:
发生得早、个体小、代数多、成虫喜阴湿、有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若虫也行动敏捷,白天隐藏,晚上出来危害,所以不易发觉。
绿盲蝽的症状:
绿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葡萄未展开的芽或刚刚展开的幼叶和新梢等。新梢嫩芽受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幼叶受害后,最初形成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之后随叶片的生长,以小点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大小不等,严重时叶片上聚集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
绿盲蝽危害严重的原因:
1.气温 20~30℃,相对湿度 80% ~90% 最适合绿盲蝽的发生和蔓延。露天降雨过多和大棚潮湿环境有利于期繁殖。下部新梢比上部新梢更容易受害。
2.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使绿盲蝽抗药性增强,用药不当,造成天敌死亡,为绿盲蝽提供了好的环境。
3.生活习性导致不能及时被发现,误认为是病害,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预防措施:
1.选择品种(欧美杂交可能比欧亚杂交对绿盲蝽抗性更强)和园地。
应选择远离苹果、杏园和棉田等地建园,园内不间作寄主果树、苗木和蔬菜,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2.物理防治。
在成虫发生时期,悬挂粘板,昆虫诱捕灯等。研究表明绿色和青色粘板效果较好,诱捕灯黄色效果较好;园子中间位置诱杀比边缘少(可能跟葡萄园周边杂草转移部分虫害有关),根据这个情况适当调整粘板位置。
3.生物防治。
可以用苦参碱在若虫期进行防治。
绿盲蝽自然天敌种类多,主要有卵寄生蜂 ,花蝽 , 蜘蛛等 ,这些也会对绿盲蝽数量有一定抑制。
4.化学防治。
在发芽后到开花前这段危害比较严重的时期,提早预防。发芽前清园,用石硫合剂消毒。发芽至新梢展叶期,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啶虫脒水乳剂等防治,间隔用药10天左右,交替使用(注意雨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