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葡萄香飘四方
发布日期:
2015-09-09 10:58:06
来 源:
乌海日报
作者:
刘春霞
  65年前,第一株葡萄在我市移植成功;65年后,葡萄的生产加工销售带动着3亿多元的产业链条,葡萄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区居民和企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如今,随着“乌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和我市支持葡萄产业发展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市葡萄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又一快速发展时期。
 
  乌海葡萄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四海
 
  农牧业部门相关资料显示:1950年,一家姓马的农户在我市移植成活第一株葡萄,葡萄由此开始在乌海落户。而今,在农业部编制的《中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我市被列为黄河中上游欧亚种植葡萄优势栽植区。
 
  地处北纬39°、沙漠化土壤、昼夜温差大,这一适宜葡萄生长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市鲜食葡萄皮薄肉厚、甜而不腻的独特品质。由鲜食到酿酒,今天的乌海已成为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今年6月,在首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云飞”和“乌珠”2个葡萄品牌荣登“2015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和“中国葡萄十大品牌”。
 
  在此前20多年,我市所产鲜食葡萄及酿酒葡萄因品质突出,一直深受市场欢迎和业内好评。
 
  1994年,无核紫葡萄在全国首届葡萄学术讨论会上被评为“优质鲜食葡萄”;1995年,无核白葡萄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乌海葡萄取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证书;乌海葡萄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无核白和红地球被评为“中华名果”……
 
  近年来,随着我市葡萄面积的逐年增加,葡萄品质也越来越好,葡萄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2012年,汉森酒业集团公司的“汉森”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7届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上,汉森酒业集团公司选送的三款红酒均获金奖;2014年,“汉森”品牌荣获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云飞”葡萄获得第1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玫瑰香葡萄在全国第20届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荣获金奖;今年,我市申请注册了“乌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市的葡萄酒质量达到国际一流葡萄酒标准,“汉森”葡萄酒通过了欧盟有机标准认证,与加拿大、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国家签订了订单,并形成了辐射欧洲的营销网络。
 
  政策扶持成为坚强后盾
 
  我市葡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从2002年起,市里开始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葡萄产业发展。当年,我市出台的政策规定,对达标新植葡萄一次性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此后的2005年至2008年我市对新植葡萄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达到300元。2009年,我市再次提高补贴标准,市区两级对50亩以上连片种植葡萄的每年每亩各补贴300元,连补3年。2013年实施的《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葡萄产业的最高补贴标准提高到了每亩6000元。补贴新政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葡萄种植业的发展,2013年,全市新植补植葡萄达到8542亩,为历年之最。同时,《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此计算,我市葡萄的种植面积将占到全市可整合利用农业用地面积的42%以上。
 
  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我市还提出建设“生态、特色、高效、精品”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明确规定,新旧葡萄园均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和改造,杜绝使用不符合有机标准的农药和肥料。
 
  政策的出台调动了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以“龙头+基地”为主、“企业+基地+农户”为辅的发展模式。目前,企业规模化种植比例占90%,葡萄示范园、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生态园种植逐步形成。
 
  小葡萄串出3亿元产业链
 
  在汉森酒业集团公司万亩葡萄基地,一串串丰收在即的葡萄缀满枝头,甚是喜人。
 
  “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因为葡萄酒讲究的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原料很重要。乌海的沙漠化土壤赋予了葡萄矿物质元素,让国外的好多评委都很惊讶。”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依托优质酿酒葡萄的产地优势,我市正在致力打造“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酒之都”。
 
  我市葡萄种植、加工、贮藏、流通等企业达33家,葡萄种植面积3万多亩,挂果面积近1.5万亩,葡萄年产量超万吨;葡萄酒生产企业4家,产能近2.5万吨;保鲜流通企业达到10家以上,保鲜库能力12万立方米;整条葡萄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吸纳劳动力就业1万多人。
 
  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还带动了葡萄园、葡萄酒庄、葡萄街、葡萄酒博物馆等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共有2家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葡萄产业呈现出三次产业相容互促的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
申延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