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慕康(Edward Ragg MW):将重点关注亚洲各产区的葡萄酒。
在葡萄酒行业中,世界葡萄酒大师杜慕康(Edward Ragg MW)可谓少见的多面手:既是教育者、评论者、赛事评审,也是一位出版诗人。曾在罗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导者》(Wine Advocate)撰写酒评的他,如今担任 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DWWA)亚洲区主席,负责带领团队评鉴来自亚洲各地的数千款酒。
在接受专访时,杜慕康谈到评审和评论的本质差异,包括为什么协作比个人偏好更关键,以及在大量评委同时作业的情况下,赛事如何确保公正。他也分享了选择加入 Decanter 的原因、亚洲葡萄酒质量的提升,以及想对酿酒师们说的最重要一句话。
记者:你曾为《葡萄酒倡导者》撰写酒评,如今又在 Decanter 负责国际赛事评审。比赛评审与专业评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杜慕康: 无论是写酒评还是做评审,核心都是判断酒的品质,并呈现其风味与成熟度。但在比赛现场——从 2005 年担任 IWC 副评委,到参与澳大利亚地方及国家级赛事,再到如今的 DWWA——最大不同在于:评审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你没有写评论时反复推敲笔记的空间。
此外,比赛强调的是集体判断。你会独立给出品鉴意见,但最终结果是小组共识:哪些酒值得奖牌、该给到什么分数。
因此,评审依赖的是多名评委的综合经验和多样化味觉。特别是在 DWWA,你可以与区域主席或联合主席交流,他们既更有经验,也掌握其他小组的评奖情况,能提供不同视角。
我尤其喜欢 DWWA 的评审方式:赛事规模够大,小组数量也多,讨论时间充分。整个比赛约有 1.7 万款酒,部分日子会有 50 组以上同时作业。每组的品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保持判断质量。
大赛规模还带来一个好处:高分银奖(94 分)的酒会被多次复评,以确认是否应升为金奖(95 分及以上);所有金奖也会再次集中复评,以角逐白金奖和年度最佳。这只有在大型赛事中才有可能实现。
相较之下,酒评人——即便团队合作——最终做出的仍是个人判断,只是参照了国际评分体系。他们主要面对精品酒,而在大型国际赛事中,参赛酒款质量层次更为多样。
我还想补充的是,不同赛事的评审目的并不相同。在澳大利亚地区或国家级比赛中,评审记录主要用于给酒庄反馈;通过 AWRI 的 ShowRunner 系统,所有记录都会分享给评委与酒庄。而在 DWWA,品鉴笔记要向消费者呈现酒的品质、风格与潜力。
因此,在 DWWA 写笔记时,我会采用相对不同的写法——因为它不仅要服务酒庄,也要服务消费者。
记者:全球赛事众多,你为何选择 Decanter?又为何愿意担任亚洲区主席?
杜慕康: 我与 Decanter 的缘分很早。作为葡萄酒爱好者,我从杂志开始接触它,也参加了二十多年前在伦敦举办的首届 Decanter Fine Wine Encounter。后来结识了 Sarah Kemp,当她研究 Decanter 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也曾与 Steven Spurrier 一同担任 China Wine Challenge 的评委。我也为 Decanter 撰稿,参与过上海品酒会的内容,因此对这个品牌始终有良好印象.
结束在《葡萄酒倡导者》的工作后,我又能重新评审中国葡萄酒。Decanter 吸引我,是因为它的专业体系,以及它聚集的国际评委群体:众多 MW、MS,以及在特定产区拥有深度经验的品鉴者。我也感谢联合主席 Beth Willard 的鼓励。
在评审 2025 年 DWWA 的亚洲和澳大利亚酒款时,我特别珍惜与 Sarah Jane Evans MW、Andrew Jefford、Michael Hill-Smith MW 等联合主席交流的机会——向这些资深“味觉大神”学习,非常受益。
Decanter 邀请我担任亚洲区主席,而我具备相应优势:自 2007 年常驻中国大陆,能使用一定程度的中文,并已品鉴、评论中国葡萄酒近二十年,加之整体评审经验,我确实适合这个角色。
今年的 DWWA 也让我进一步接触日本、印度、泰国的酒款,未来我也乐于继续拓展相关经验。
记者:作为亚洲区主席,你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哪里?关注的是“亚洲产酒国”还是“亚洲市场”?
杜慕康: 工作重点是亚洲产区生产的葡萄酒。我会与熟悉各国产区的评委合作,监督多个负责亚洲酒款的小组,也会亲自主持部分品鉴。同时,需与联合主席保持沟通,在需要额外意见或遇到争议时协调判断。
记者:面对来自全球、风格迥异的酒款,你如何确保评审的公正与客观?
杜慕康: 公正来自多元经验。评委团队必须具备对不同品种、风格、产区与酿造方式的判断能力,因此“多样化味觉”非常重要。
最好的评委,是那些既依靠经验,又愿意讨论、修正观点的人;能将个人喜好完全放在一边,因为偏好不等于质量。
同时,你必须能根据不同酒款的特性调整评估方式。例如:风味长度是所有葡萄酒的共通标准;但对于典型性强的品种或产区,“是否符合风格”同样关键。再如评价辽宁冰酒时,就要看残糖与风味是否融合。总之,评酒必须是整体判断。
记者:最后,如果让您给打算参加国际酒赛的酿酒师提一句最重要的建议,您会说什么?
杜慕康: 相信你的酒,提交你真正认可、能够与顶级酒款竞争的作品。
不要揣测评委喜欢什么,也不要准备所谓的“比赛版”样酒。大型国际赛事中,经验丰富的评委不会因潮流或偏见给分,比如偏爱低橡木、追求特定流行风格等。
这对尚未出口、或尚未获得国际认可的酒庄尤为重要。中国酒业仍记得 2011 年宁夏贺兰晴雪 2009 年珍藏嘉贝兰获得 DWWA 金奖的那一刻——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获得重量级国际奖项,也推动了整个贺兰山产区的发展。
作为诗人,我深知:如果你从不递交作品,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否获奖。
信念、坚持和对品质的追求——能带你走得更远。
本文内容来自悦聊酒VinoJoyNews,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