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发布日期:
2016-03-08 11:42:17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李斯屿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第十二幕·黎明前夜:城市化、大瘟疫与葡萄酒。

第十二幕·黎明前夜:城市化、大瘟疫与葡萄酒

  城市化

  中世纪早期,出于军事目的,封建领主在自己庄园附近建起堡垒,其中一些庄园由于具有比较全面的农业生态,封地上的人民完全可以在此依靠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繁衍生息,一种早期的城镇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起来(参见前期推出的葡萄酒中世纪史第十六章介绍庄园经济部分)。进入中世纪中期以后,商业的发展让一些占据地利之便的领主们尝到了贸易的甜头,他们纷纷在河流要道或是重要港口设立贸易站,并常年在此举行商业集会,从中收税,香槟地区最频繁的时候一年开展六次商业集会,吸引了当时全欧洲的商贩。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常年经过这些重要口岸,既提升了这些地区的人流量,也带动了周边的各种经济活动,于是以贸易站为基础,第二种城镇开始形成。与第一种城镇形态不一样,第二种城镇的顺利运转主要依靠城镇内商人和工匠的日常工作,从经济角度来看,第二种城镇既是市场,还是手工业和服务业聚集地,这些城镇虽然不生产生活资料(如谷物、肉、乳制品、葡萄酒),却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且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们也刺激着生产生活资料的周边乡村甚至更远的地区经济向着多样化和单一化发展:在13世纪的勃艮第,修士们把全部农田都用于栽种酿酒葡萄,然后全心全意酿造优质的葡萄酒,坐等意大利商人们的到来,在他们手中把酒卖出一个好价钱,再用卖酒换来的钱去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进入14世纪以后,著名的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米兰、热那亚、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都在意大利半岛,这归功于半岛商业的兴起,而欧洲大陆的巴黎在腓力二世和他继任者们不懈努力下,凭借塞纳河的有利位置,在1300年人口超过20万,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在当时人口超过10万的欧洲城市只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巴黎)。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中世纪中后期城镇开始兴起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早期通过扮演东西方贸易的代理人,意大利人发现把来自各地的特有产品经一定程度的加工后可以让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这刺激了意大利城市里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器具、食品、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在当时带来的利润很大。由大木桶装的来自勃艮第的葡萄酒,在威尼斯经精美的小容器分装,再搭配上当地酒具生产者制造的银质酒具一并运至北方,能以很高的价格出售给日耳曼人。从图中可以看见,14世纪末的意大利,酒具的材质和风格已经有很多种。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批社会新贵在城市里悄然崛起,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经商。这些人手握复杂的人际关系资源网和巨大的财富,隐隐然已经能够与那些居住在城堡中依靠武力和农业经济发达起来的传统贵族分庭抗礼。为了光宗耀祖,许多商人开始模仿贵族生活,设计家族徽章,或者与传统贵族结亲,以此来求得一个贵族头衔。在城市里,他们组成了商业行会(最早的行会并非所有商人都有资格进入,必须是本市商业领域的领头人物,如一些银行家,丝绸商人),在这里制定游戏规则,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商业走向,另外,作为城市里有头有面的贵族(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这些行会大佬们对自己的行为准则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其中还专门规定了宴饮场合饮用葡萄酒时的行为标准,其目的无非是让自己尽快贵族化起来。为了给自己的家族树立一个好名声,他们也经常开展向穷人或者病人捐赠面包和葡萄酒之类的慈善活动。

  随着城市里各生产制造业的日渐发达,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开始建立行会,以此来保障本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建立行会要经过权威人士的专门认可,并制定一系列的行业规范,所有该行业的人士都应该认真执行,由委员会监督落实,例如:皮革制造会带来污染,皮革作坊因此必须远离城镇;而酿酒商需要干净的水和就近的葡萄园,最好在乡村直接购置葡萄园并开设酒厂,扩大生产规模;食品商的货物容易变质,商店需要设立在人们生活区。此外,行会要向社会保障会员的从业能力,因此,一些行会也兼备培训学徒的功能,学徒要出师,往往要在生产一线实践多年,有些需要通过行会考试,得到该领域权威人士认可,今天的葡萄酒酿酒师资格证就源自行会的建立。在行会内部,委员会扮演着仲裁者的角色,既解决行业内纠纷,也会惩罚行会中生产劣质产品和进行恶性竞争的会员,如果有同行不幸死去,行会成员也会集资为其举行葬礼,并照顾死者的家人。在中世纪中后期的意大利各城邦里,主要商业行会成员由银行家、丝绸商人、药剂师、毛皮商等组成,而酒商、肉商、面包商、铁匠等人所组成的行会地位则要略低一等。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油画《圣马可广场上的游行》,一年数次的这一类游行是威尼斯总督为增强城市凝聚力而举办的,参与者包括官员、各行会代表和普通市民,其中,各行会会尽其所能赞助这一活动的举办,赞助类型包括给予实物(葡萄酒、食品、礼品、表演服装等)、捐赠钱财或者表演节目。该画作于1496年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城市活动赞助形式大体类似,只是在规模上远远不及画中的场景。

  此时的欧洲民间社会,一切似乎都在向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前行,然而,随后而来的一场令所有人谈之色变的大瘟疫打破了这个美梦。

  大瘟疫

  12世纪,居于亚洲北部的蒙古人开始崛起,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凭借武力横扫了整个中亚与东欧。这些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最早被草原上的老鼠和跳蚤所携带的细菌传染,感染上了黑死病。公元1345年,蒙古人来到位于黑海之滨的卡法城,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卡法人闭城不战。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卡法不下,而黑死病在军中大肆蔓延,造成了大批士兵的死亡,蒙古人知道这种疾病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尸体抛入城内。卡法人不了解这种病症,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不到几天,城内的居民大批丧命,侥幸存活的热那亚商人纷纷乘船逃亡意大利。

  此时,有关卡法城被黑死病笼罩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欧洲,因此当这支船队回到欧洲时,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但船上的老鼠会游泳,它们携带着黑死病致病菌登上了陆地,一场可怕的瘟疫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14世纪黑死病传播时间和范围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洪水猛兽,一个地区的死人越来越多,活着的人纷纷离乡背井,去往瘟疫未传染的地区,但由于活人中同样存在致病菌的携带者,他们所到之处即瘟疫的传播之处,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连锁反应,居民的死亡和逃离使大片地区劳动力缺失,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大饥荒发生。大的城市由于人口密集,死亡率甚至超过50%。修道院中大量修道士由于参与到照顾病人的行动中也染上黑死病死去。那个时代的小说《十日谈》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瘟疫的恐慌与无奈,死亡,这一哲学命题距离每个人是如此临近。直到后来隔离制度与改善卫生条件制度的制定,黑死病的传播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黑死病依然在不断反弹。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黑死病——死神挥舞着镰刀在城市里收割生命(见图正中楼房左侧),越来越多的人在倒下。

  始于1347年的这场大瘟疫引起的人口危机使整个欧洲社会元气大伤,数千万人死亡,欧洲人口锐减近30~60%。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劳动力的缺乏以及整个社会的恐慌,再难以有人好整以暇地去从事葡萄酒的生产作业,欧洲大量葡萄园因此被弃置,然而,在勃艮第地区一个名叫佳美(Gamay)的小村庄,这里的葡萄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依然长得很好,后人于是把这个村里的葡萄品种命名为佳美,并将这种葡萄在勃艮第地区广泛种植开来,用以酿酒。到了1395年,当时的勃艮第公爵为勇敢的菲利普(Philip the Bold),这位对美酒美食充满情怀的公爵认为佳美这种葡萄随处可栽,虽然无需照料就能健康存活,但用佳美酿出的葡萄酒却始终难以达到一流品质,因此,佳美属于葡萄中的低贱者。相反,要种出好的黑比诺葡萄(Pinot Noir),对葡萄园的风土和酿酒者的手艺水平要求极高,即便如此,黑比诺葡萄酒的优良品质也极不易保持,所以黑比诺相比于佳美要更加的高贵,于是他下令勃艮第公国内只允许土地贫瘠的博诺莱地区(Beaujolais)栽种佳美,而其它地区的佳美葡萄则被全部铲除,改种黑比诺(参见前期推出第十八章——葡萄酒中世纪文明法国勃艮第篇)。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14世纪中期的大瘟疫让佳美葡萄首次登上葡萄酒文明史舞台,1395年佳美葡萄被勇敢的菲利普“发配”至博若莱地区,然而在今天,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 Nouveau)已经风靡全球。1951年,博若莱新酒节设立,节日为每年11月的第3个星期四举行,当年10月初酿制完成的博诺莱新酒由飞机空运至全世界各大城市,在众多博诺莱新酒爱好者期盼下统一开瓶,而后大家开始畅饮。图为中世纪的博诺莱居民酿酒场景。

遗失的葡萄酒(第二十七章)——从古典时代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变史

一些精美的博若莱新酒的酒标

 (本文作者:李斯屿,现于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研究中心攻读葡萄酒科学博士)



  

责任编辑:
申延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