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探源⑥】汉魏时期葡萄与葡萄酒开始由西域传入内地
发布日期:
2015-01-26 09:16:36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刘树琪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栽培和加工的历史悠久。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欧亚种葡萄和葡萄酒传入中原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原地区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酿酒业在唐朝得到快速发展,两宋时期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殆至元明,中原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葡萄与葡萄酒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原和西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合作的结果,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据统计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诗经》是我国最早有关于葡萄的记载的文献,提到了“蘡薁”、“葛藟”等葡萄属植物。从中可以得知,自商朝起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采集和加工食用各种野生葡萄。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现在广泛种植的欧亚种葡萄从大宛传入中原。我国古代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以长安、洛阳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充分搜集历史资料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葡萄与葡萄酒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过程进行考证和论述。

【中国葡萄酒探源⑥】汉魏时期葡萄与葡萄酒开始由西域传入内地

张骞出使西域图

  在中国古代,葡萄一度又有“葡桃”、“蒲桃”、“蒲陶”、“蒲萄”等称谓,葡萄酒则被称为“蒲陶酒”。在古代汉语中,“葡萄”有时指得其实就是“葡萄酒”。汉语中的“葡萄”一词来源于明代李时珍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根据这番解释,葡萄酿造的美酒让人饮后醄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实,葡萄一称很可能为希腊文 batrus或伊兰语 budawa的译音。司马相如在《子虚赋》就已提到:“樱桃蒲陶……列于北园。”司马迁的《史记》对葡萄和葡萄酒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云:“(大宛)左右以蒲陶(即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张骞凿空西域,大宛的葡萄品种和葡萄酒酿造工艺引入汉朝。汉武帝对此十分喜爱,在“离宫别观(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从汉使在大宛看到葡萄酒酿造沛然成风的情景来看,西域地区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应该早已有之并且相当成熟了。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西汉时期西域地区的龟兹、且末、伊吾、于田、焉耆等都出产葡萄,而且是在成片的果园里大规模栽培。欧亚种葡萄自西域引入后,先至长安,其后又传到中国的华北、华东、江南等地区。

  司马彪的《续汉书》又记载,我国的西北地区自三国时期开始酿造葡萄酒。西北地区葡萄酿酒比较早,这可能是因为其在地理上距离西域比较近,来往较为便利,西域的葡萄与葡萄酒文化首先传播到这里。当时中原地区也已经有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魏文帝曹丕对葡萄和葡萄酒有一个高度的评价:“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醉,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在曹丕身体力行带动下,洛阳的葡萄种植发展很快。到了南北朝时期,葡萄在洛阳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普通景物了。据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载,白马寺佛塔前的葡萄长得格外茂盛,“枝叶繁衍,子实甚大,奈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

  虽说自汉武帝时起西域葡萄与葡萄酒就输入到中原,广为人们所喜爱,但由于中原王朝统治者“以粮为本”和“重农轻商”的治国策略,导致中原地区本土的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的发展速度缓慢。而来自于西域的葡萄酒,由于当时简陋的交通运输条件,从遥远的西域地区运输到长安等地困难重重,价格非常昂贵,只有贵族才有可能享用。《续汉书》中记载汉灵帝时孟佗用一斛葡萄酒贿赂大宦官张让,竟得以被任命为凉州刺史的要职。北魏时,如果宫中的人有幸被赐给一点葡萄,“转响亲戚,以为奇珍,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北齐之时,大臣李元忠向世宗进献了一盘葡萄,世宗以百练缣作为答谢,并附信褒奖说:“仪同位亚台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忽辱蒲桃,良深佩带。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也。”。中原地区屡屡遭受的兵燹之灾对当地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也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新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经过隋朝末年多年战乱,葡萄已经成为罕见的珍稀水果了,唐初唐高祖李渊宴请群臣,果品中有葡萄在列,侍中陈叔达拿着葡萄却不舍得吃,李渊问其情由,陈叔达回答说:“臣母病渴,求不能致,愿归奉之。”陈叔达位高爵显,生病的母亲想吃葡萄时都无法可想,平民百姓自然更是无此口福了。这些历史记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葡萄与葡萄酒的珍稀名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唐朝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历程艰难坎坷,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初步发展阶段。 (《葡萄酒产业密码》刘树琪著 人民出版社) 【中国葡萄酒探源系列报道⑥】

  

责任编辑:
申延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