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华昊葡萄酒有限公司位于青铜峡树新林场,成立于2006年,是青铜峡市较早成立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之一,对该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2012年5月8日,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记者一行三人来到青铜峡深入走访企业,华昊葡萄酒厂周性善老人热情接待了我们。

周性善
苗圃-基地-葡萄酒
由于要走访的企业比较多,来到华昊的时候正是中午一点多,周总七十岁了,放弃午休一直等着我们,让我们非常感动。
在会议室,老爷子一谈起葡萄酒便打开了话匣子,只见他精神振奋,声音洪亮,完全不像个七十岁的老人。他说当初之所以与葡萄酒结缘,还得从葡萄苗说起。周性善原来是青铜峡树新林场的一名领导,1999年退休以后,闲不住的他就琢磨着再做点什么。结合自己多年的林场工作经验,他决定繁育葡萄苗。周总说,他的苗圃主要以赤霞珠和梅鹿辄为主,最多的时候,数量达100万株,几个月时间就赚了几十万元。2002年,他又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葡萄基地,现在华昊拥有1000多亩自有基地,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树新林场、甘城子、蒋西等地发展酿酒葡萄10000亩,对青铜峡市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5年,葡萄基地进入了挂果期和盛果期,周总安排相关人员先后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生产厂家联系销路,与张裕公司签订了葡萄原汁的供应合同。2006年投资850万元建设了年产5000吨优质葡萄酒榨汁车间,一期工程3000吨。与此同时,公司还专门聘请了资深酿酒师,以加快酿酒葡萄酒深加工的研究开发。2008年基地与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开辟了新的合作途径。2009年又与张裕公司合作,在蒋顶、小坝等地建立了100亩酿酒葡萄苗木繁育基地,为青铜峡市新规划建设5万亩酿酒葡萄提供优质苗木1500万株,为全市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自2006年9月建成投产以来,先后多次受到上级政府部门表彰奖励。荣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008年青铜峡市政府颁发的促农增收先进农业龙头企业及2008年吴忠市政府颁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企业还通过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华昊酒堡
开创自主品牌:华昊
从葡萄苗到葡萄基地再到葡萄酒厂,华昊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产业链一步步延伸,沉稳而踏实。周总说,因为自家的葡萄园都已经进了挂果期,华昊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时生产的第一批原酒主要销售山东、陕西等地。由于葡萄园管理到位,原料质量好,所生产的原酒供不应求。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大部分生产企业都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原酒销售利润越来越低。周总决定开创自己的品牌,做成品酒,并注册了“华昊”商标。谈到商标名称,老人很是兴奋。他说当时自己想了很多名字,甚至还想注册“青铜峡”,但是都没有通过,最后只注册了“华昊”。华,指中华的意思,而“昊”字则来源于宁夏李昊王,他说得简单而直接,但我们不难感觉出他对于这个品牌所寄予的厚望与期待。现在,酒厂所生产的葡萄酒,一部分当作原酒卖掉,还有一部分装瓶销售。由于产品质量优异,性价比高,瓶装酒大部分用于政府接待和团购,一部分在银川市场通过餐饮渠道销售,很多人喝过之后,打电话到公司询问购买事宜。
从会议室出来,周总带领我们来到了新建酒庄,这是一座欧式酒堡,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周总说,这个酒堡是去年开始建设的,地下酒窖约600多平方米,上面一层为品酒室、接待室以及葡萄酒展厅,酒堡已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从酒堡出来,老人虽然口里一直在向我们诉说着经济的紧张,打拼的辛苦,但脸上却满是骄傲与自豪。
梦想与坚持
对一个老人来说,退休之后应该安享晚年,但周性善闲不住,开始繁育葡萄苗,从此踏入葡萄酒行业,一发而不可收。十几年的时间,从苗圃,到基地,再到酒厂,酒堡,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葡萄酒事业。
周总告诉记者说,别看他现在七十岁了,酒厂日常的事务还是他在负责。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基地定植葡萄苗,65岁的老伴依然带着工人在田里忙活。他因为去年一场车祸,腿脚不如以前方便,在厂里留守,处理日常事务。
老人比较爱吸烟,看得出烟瘾很大。但是在带着我们参观车间的时候,还没到车间门口,他就习惯性地把烟掐掉了。车间打扫得非常干净,墙上的卫生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准则,详细而醒目。他说葡萄酒是入口的东西,卫生一定要搞好。虽然年龄大了,但他一直坚持亲自参与生产。进口冷冻机上的按钮都贴着中文标签,老人笑着说,自己不懂外语,只好让人把按钮名称都翻译成中文贴在上面,平时操作的时候才比较方便。
临走的时候,忍不住问老人,这么多年,如何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做到现在?他说“既然干了,就得干好,不能中途放弃,我要一直干到不能动的那一天”。这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是一位七旬老人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千千万万个葡萄酒从业者的追求。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