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虽不爱饮酒,但他对洋酒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多年如一日,目前他已收藏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典、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763个品种、800多瓶的小洋酒,已成为温岭乃至国内颇有名气的小洋酒收藏者。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笔者慕名来到温岭市太平街道的李兆家。
一踏进他的家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会客室里珍藏着的琳琅满目的小洋酒--会客室俨然成了小洋酒博物馆。一只只用玻璃精制的陈列橱,橱里陈列着琳琅满目、品种各异、多姿多彩的小洋酒和美丽的酒瓶。酒瓶里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名酒,扑鼻而来浓浓清香的洋酒更使人陶醉。李兆不但向我介绍起这些洋酒的来历,还兴奋地对我说,他的家人把这一会客室命名为"洋酒博物馆"。
李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小车运输业。他不喜欢饮酒,但喜欢在空余时间去逛街。利用工作之便在全国各大城市逛商场时,李兆发现酒和酒瓶中藏有许多学问。他想有许多人收藏了书画、邮票、瓷器、铜器、古币、烟标、火柴盒、打火机等物,于是,他起了收藏小洋酒的念头。1992年,他到北京、上海等地出差时看到酒店在销售西班牙的洋酒,美丽的酒瓶造型和瓶里装着的"白兰地"名酒一下子激起了他收藏的欲望。李兆花了几千元钱卖下5瓶,拿回家放在酒橱里,闲暇之余常拿出欣赏把玩。从这次开始,李兆对洋酒的收藏有了新的起点。他经常搜索收藏洋酒的信息,征订有关收藏的杂志,并对朋友说,他将收藏国外小洋酒,请他们都来支持他。
见到小洋酒就收藏,但小洋酒在国内很难找到,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李兆来说有点难度。但李兆一点也不灰心,而且他的愿望和行动得到了妻子的理解支持,这更使他信心大增。经过10多年来的寻找和搜集,到2006年上半年,李兆南下广东、深圳,北上沈阳、北京……经过多渠道的搜集,在国内收集到了300多瓶来自国外的280多种小洋酒的珍品。
看到家里的小洋酒多了起来,李兆信心倍增,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奥运会前后收藏700个品种、800余个款式的小洋酒。
为了实现目标,李兆对小洋酒的收集更加勤奋了。只要碰到小洋酒都要将其纳入囊中,不管哪一个国家生产的,也不管年限长短。在收藏小洋酒的过程中,李兆对世界各国的酒文化也了如指掌,比如美国人喜欢收藏陶瓷造型的酒瓶,英国人喜欢威士忌,东北欧人士喜欢优特加酒版,东南亚人却钟情白兰地酒版。李兆说,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年代久远的小洋酒。他的最终愿望是等洋酒收藏到一定的数量后,他将给它们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差不多网罗了大陆各大城市的小洋酒品种后,李兆把眼睛转向了香港。去年6月,他的洋酒收藏在温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中播放后,他的收藏信心得到了鼓舞。不久后,他打起行包到香港考察。在一个星期的考察中,他先到香港的市场上找信息,一边跑市场,一边向香港收藏酒类的同行了解香港市场上有多少种类的洋酒在售,能否收藏得到。通过朋友的帮助,这一次到香港之行效果不错。当年,李兆又收藏到100多个品种的世界各国的小洋酒,并认识了在香港多年来从事收藏小洋酒的张三石。
回到家里后,李兆与张三石联系上,并告知张三石,他已定下收藏小洋酒的目标和决心,要求他给予支持和帮助。通过交往,张三石对李兆收藏小洋酒的决心表示认可和赞同,愿意帮助他在香港地区搜集各种有收藏意义的小洋酒。今年"五一"长假,李兆计划用10天的时间在香港再收集200多种国外的小洋酒版。"五一"去香港时,他带着家里十几年来已收藏起来放在柜里的400余种小洋酒藏品的照片,赶到张三石的家。张三石对他的收藏毅力十分佩服。在香港的第二天,张三石向他介绍了香港人收藏酒类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可收藏的洋酒有多少,分布在香港哪些地方。之后,张三石挤出时间陪同李兆在香港城乡各地搜集世界各国的小洋酒。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近10天的搜集,李兆收集到了法国、瑞典、美国等几十个国家的300多种小洋酒品种。收集到的这些小洋酒,不但包装漂亮精致,而且有些是30年前乃至六七十年前的酒类。李兆说,他做梦都没想到在香港能收藏到300多种洋酒,也做梦都没想到能提前完成收藏的目标。
现在,李兆家成了小洋酒的博物馆。藏友观看了他家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小洋酒后,都啧啧称道、流连忘返。
李兆家的800多瓶小洋酒分为白酒、红酒、啤酒等,酒瓶的制作有三大类:有用玻璃精制的制品,有用水晶精制的,也有用搪瓷制成的。酒瓶的形状五花八门,有人体型的、有动物型的、有水果型的、有汽车型的、有球类型的、有扑克型的、有地球仪型的、有生肖型的、有船锚型的、有书型的……这些洋酒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年头最长的达70年,最短的是3年前生产的。酒瓶内的酒一般都是一两装、二两装,价格最低的是200元一瓶,最高的如水晶瓶装酒的"路易十三"红酒是用3500元买来的。李兆为这些小洋酒已经付出了30多万元的巨款。
如今,李兆准备为他所收藏的小洋酒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
李兆收藏的皮鞋型玻璃瓶装的小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