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晴雪:胜景长歌二十年(中)
发布日期:
2025-09-03 17:18:57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李凌峰
  2011年,中国宁夏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2009年份葡萄酒在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中荣获最高奖项“国际奖”,成为中国葡萄酒首次获得该国际顶级赛事殊荣的酒款。这一里程碑事件由酒庄顾问李德美推动参赛,酒庄代表容健、酿酒师张静等人在伦敦皇家歌剧院领奖。获奖不仅打破了国际对中国葡萄酒的认知壁垒,更被外媒称为“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分水岭时刻”。此后,中国葡萄酒参赛数量激增,海外留学生如邓钟翔等受此鼓舞回国投身产业,推动宁夏、云南等产区发展。贺兰晴雪酒庄在荣誉后保持低调,专注于葡萄园土壤改造、设备升级与技术团队建设,开辟华西园新基地,引进国际先进酿酒设备,并培育年轻技术力量。张静作为酿酒师经历从复制到创新的成长阶段,强调“表达风土”的酿造哲学。酒庄至今累计获得22项国际奖项,持续通过Decanter等平台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葡萄酒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二十年前,贺兰山东麓的盐碱滩上,两位退休老人与一位刚从农学院毕业的姑娘,怀揣着“做中国最好葡萄酒”的质朴梦想,挥下了第一锹土。谁也不曾预料,这颗名为“贺兰晴雪”的种子,竟在贺兰山下从零起步,直至登顶世界之巅,从默默无闻到聚焦全球目光。贺兰晴雪酒庄不仅铸就了自身的传奇,更凭借其创始者的勇气和标杆性的品质,成为穿透迷雾的明灯,为中国葡萄酒标注了崭新的坐标。这束源自贺兰山东麓的“高光时刻”,冲破了偏见,指引着前行方向,更见证了一个产业的觉醒与腾飞。

1.jpg

2011年,容健站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的领奖台上接过大奖证书,接受来自国际葡萄酒界的喝彩。

走向世界的引领者

  不久前,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DWWA)赛事发布榜单,中国葡萄酒斩获最高奖项,刷新获奖总数纪录,又一次登上了世界葡萄酒最高领奖台,这则重磅消息不禁将李德美的思绪拉回十四年之前的那个难忘瞬间。当年正是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贺兰晴雪酒庄才得以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品质实力。

  当时报名时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小插曲,李德美在在线上填报酒样参赛信息,菜单中列出的中国产区选项,并没有宁夏,他专门为此给赛事方写了邮件,说明这款酒来自宁夏。今年奖项公布后,李德美在《中国葡萄酒再获国际大奖,我们从未止步》一文中写道:那一年“加贝兰”真正的意义所在,不只是它的品质和风格,而在于它打开了一个可能性:中国酒庄只要足够认真,就能获得最专业的认可,那次获奖带来的是信心。

2.jpg

  2011年,贺兰晴雪的“加贝兰特级珍藏”2009年份在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中获得了最高奖项——国际奖(International Trophy,相当于如今的“赛事最优Best in Show”)。

  2011年9月7日,英国伦敦,古老而典雅的皇家歌剧院内,四个东方人的面孔在人群中格外扎眼。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中国人怎么会在这里?他们也有葡萄酒吗?”那是2011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在此之前,这项国际顶级葡萄酒赛事中还从未有来自中国的葡萄酒拿下过最高奖项。

  赛事最高奖项“国际大奖”颁奖晚宴前,主持人曾私下询问酒庄顾问李德美,“容健”怎么发音,“贺兰晴雪”怎么发音,李德美也把一细节分享给了大家。开朗乐观的张静第一时间猜测,“难道我们获得‘国际大奖’了?”容健淡淡地笑了笑,说道:“不可能吧,别多想了。”

  随着颁奖主持人用坚定语气公布:“获得第一名的是,来自中国的贺兰晴雪酒庄,加贝兰,2009!”张静的预感果然成真。在超过10英镑的波尔多混酿红葡萄酒这个组别,贺兰晴雪加贝兰击败了其他8个对手,荣获“国际大奖”。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3.jpg

贺兰晴雪酒庄团队与大赛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合影,左起:党支部书记胡素珍、执行董事容健、酿酒师张静、酒庄顾问李德美

  当时容健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这是他先前想都不敢想的结果。他按捺住狂喜,在雷动般的掌声、无数惊讶的目光中,他起身登上领奖台,一如惯常地沉着,走上台去,与大赛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握了握手,然后又从Steven Spurrier手中接过赛事最高奖“国际奖(International Trophy)的奖状,用英语说了句“Thank you”。挥手向全场致意。

  加贝兰在Decanter获得最高奖项可以说是一件载入史册的高光事件,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获得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最高奖项。赛后,法国《巴黎人报》(Le Parisien)发表了名为《评审团更喜欢中国葡萄酒而不是波尔多葡萄酒》的报道,盛赞了宁夏产区的潜力。而主办方在赛后的酒款记录和报道中也写道,“加贝兰2009年份的获奖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时刻(A Watershed Moment),在中国葡萄酒行业探索波尔多风格佳酿的路上,这一刻将被载入史册。

4.jpg

加贝兰获奖信息登上英国每日电讯一版《中国葡萄酒正在击败法国》

  如今再回头审视加贝兰的获奖,这一事件的发生不啻于刺破迷雾的灯塔,为中国葡萄酒走向国际舞台指明了航路。从2012年开始,有越来越多中国酒庄走出国门、参与比赛,也开始以“能否经得起专家盲品”“能否获得高规格奖项”为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酒。曾长期担任DWWA大赛中东、远东和亚洲赛区评审长的庄布忠也明显感受这一变化,“以往几位评审只需要半天便能品鉴完毕,但从2011年之后每一年,来自中国的参赛酒连年增长。现在仅仅亚洲的葡萄酒就需要进行一整周的评审,有时还需要两个评审小组同时进行”。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加贝兰事件在海外的影响力比国内更甚。每年包括OIV MSc硕士班学员等众多国际团体到访中国考察葡萄酒产区,贺兰晴雪酒庄是必定要拜访的一站,宛如朝圣,大家都想要见识当年在葡萄酒世界一战成名的中国酒庄。正如酒庄大厅迎宾墙上的那句话:“世界葡萄酒从这里发现贺兰山东麓产区”,这里早已是一扇展示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窗口。

5.gif

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快速发展的岁月里,贺兰晴雪酒庄是一扇展示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窗口。

  加贝兰获奖的消息不仅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葡萄酒,更映亮了海外游子归乡投身中国葡萄酒事业的心途。目前在宁夏担任多家酿酒顾问的邓钟翔便是其中一位,当时他在法国酒庄实习工作,“收到这一消息,颇有一种‘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感怀,在外留学多年,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对中国葡萄酒几乎是没有认知概念的”,邓钟翔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也有葡萄酒吗?”

  无独有偶,2017年张静受邀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葡萄酒学院做访问酿酒师,分享酿酒经验,台下有一位中国女学生听得泪流满面。结束后她找到张静说,“在异国他乡,一个中国人学酿造葡萄酒,就和一个美国人学相声一样,怎么样努力给人都是外行人的感觉,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人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瞬间就泪目了”。

  加贝兰的获奖无疑给这些中国留学生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看到了回国投身葡萄酒事业的可能,他们中有很多人像邓钟翔一样回到中国,如今活跃在宁夏、云南、山东、新疆等各个产区。不仅仅是海外留学生,2011年之后来到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从业者中有不少都是受到了“加贝兰获奖”的鼓舞。

6.jpg

2013年,国际酒评家米歇尔·贝丹(中)造访贺兰晴雪酒庄,容健(左一)接待其一行,邓钟翔(右一)担任法语翻译,命运的齿轮已然悄悄开始转动……

  在很多公开场合,邓钟翔都直言他就是因为“加贝兰”回来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3年、2025年,由邓钟翔指导的蓝赛酒庄、海悦仁和酒庄先后获得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一种属于中国葡萄酒的薪火传承。

贺兰风土探寻者

  获奖之后,贺兰晴雪酒庄和加贝兰葡萄酒引起了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在快速促进酒庄销售和品牌建设之余,也承受了很多质疑,甚至是觊觎。有人“截胡”他们的原料,有人恶意抢注“加贝兰晴雪酒庄”商标,更有人冒用“加贝兰“的名义招摇撞骗。

  面对“泼天富贵”与“纷纷扰扰”,贺兰晴雪酒庄上下却表现得低调且务实。庄主容健认为,“获奖对于贺兰晴雪酒庄来说只不过是酒庄发展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依然坚守着建庄时的理念,要做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做世界认可的中国葡萄酒。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有越来越多优秀品牌出现,贺兰晴雪酒庄也要一如既往,保持和继续提高自己的品质水平。”

7.png

在取得巨大的荣誉之后,贺兰晴雪酒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品质上。

  从2011年后,贺兰晴雪酒庄把主要精力放在葡萄园改造扩建,酿酒设备更新完善、不断提高酿酒工艺水平等方面。简而言之,埋下头种好葡萄做好酒。

  在葡萄园改造扩建方面,位于七泉沟的晴雪园原有土壤是粘性较大的白浆土,酒庄前后从贺兰山下的洪积扇区域拉来了200多车砂砾土用于改造土壤,做品种实验园,晴雪园最初引种的品种有部分种植表现不佳,重新种植了法国进口的优质嫁接苗。张静透露,多年来酒庄一直在晴雪园进行嫁接苗与扦插苗的果实品质对比研究。

8.jpg

位于镇北堡华西村的贺兰晴雪“华西园”

  2013年,贺兰晴雪酒庄在距离酒庄以北约10公里的镇北堡华西村开辟了面积约200亩的新葡萄园。华西园的土壤结构好,细砂、细砾石、粗砾石层层叠叠1米多厚,土壤通透性强,之前是开垦过的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华西园经过多年的培育已进入盛果期,品质和产量连年攀升。

  在酒庄设备更新换代上,酒庄结合宁夏贺兰山东麓风土特点,对车间所有的设备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来设计实施。在前处理环节新增先进的除梗破碎机、气囊压榨机,把原有的叶轮泵更换为蠕动泵。最初的发酵罐性能不佳,全部改造成储酒罐,新的发酵罐均采用法国设计、国际先进的梯形发酵罐。改变了原有人工水淋降温方式,购置了先进的冷却系统,实现了单罐的控温发酵,并采取冷浸渍发酵工艺。

9.jpg

以张静(右一)领衔的贺兰晴雪酒庄技术团队,年轻、活力,朝气蓬勃。

  在技术团队的搭建上,贺兰晴雪酒庄格外重视年轻人的成长。张静先后到法国、澳大利亚进修学习,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已成长为中国酒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一级酿酒师、品酒师,酒庄以她为主组建起一支年轻化的技术团队,酿酒师朱志华、种植师牛文奇等都是杰出、上进的年轻技术人员。

  高标准的葡萄园,接轨国际的酿造设备,上下一心的酒庄团队,得以让贺兰晴雪酒庄的酒款在二十年里始终保持着高水准。从最初的赤霞珠,到霞多丽、黑比诺、马尔贝克、马瑟兰;探索新的酒种,干白,干红,桃红,起泡到小芒森甜白,霞多丽橙酒;探索新的酿造工艺,探索自然酵母的应用等。根植于宁夏的独特风土,保持一贯的优雅、复杂与平衡的同时,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10.jpg

11.jpg

贺兰晴雪酒庄葡萄园内成熟的果穗

  “风土从不说谎。它诚实地将每一年的光照、降水和星光虫鸣,传达在发酵罐、橡木桶、酒瓶和倾倒的酒杯里。它是最自然的造化,最终以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触动着最天真的感官与最诚挚的热爱。”这是在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DWWA)20周年纪念庆典上,贺兰晴雪酒庄酿酒师张静接过来自赛事代表“中国葡萄酒金牌酒庄”和“优秀酿酒师”奖状时说的一段话。

  她将目前的酿酒生涯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到2011年,她像一个初窥门径的跟随者,“大多数是 copy(复制)的,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不敢去做太多创新”。2011年拿了奖之后,她进入了将近3年的瓶颈期,“荣誉的背面是压力,那段时间特别纠结、挣扎”。2014年之后,张静熬过了混沌,如龙场悟道般找到了新的方向,“平衡、克制,表达风土,表达我所要的内敛、优雅、复杂的东西,我们要成为自己”。

12.jpg

贺兰晴雪酒庄总经理张静在Decanter20周年庆典上发言

  自2011年首次参加DWWA大赛以来,贺兰晴雪酒庄共有19款葡萄酒先后获得22枚奖项,张静每年都会通过参加比赛来审视工艺和想法。每年秋天,贺兰晴雪酒庄都会参与在伦敦、上海的Decanter酒展(Grand Tasting)与大师班(Master Class)等专业研讨活动。作为葡萄酒世界的权威,Decanter犹如宁夏风土的一面铜鉴,在酒庄的探索之路上,正衣冠,知得失,明其光彩。

未完待续……

13.jpg

  下一篇将分享贺兰晴雪酒庄“铁三角”的代际传承,以及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品牌如何实现新突破。如今,贺兰山东麓产区精品酒庄如过江之鲫,作为先行者,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摸索,探索也不止于风土。


本文图片、素材贺兰晴雪酒庄提供,中葡网李凌峰整理,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