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岛酒庄如何站上香港国际舞台
在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烟台葡萄酒产区(香港)推介活动」上,仙岛酒庄作为代表酒庄之一,由联合创始人张立慧(Rita)亲自出席并发表演讲,分享蓬莱丘山的风土魅力与仙岛酒庄的品牌理念。
作为蓬莱精品酒庄的代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葡萄酒的风土潜力,更展现仙岛酒庄对可持续酿造的长期坚持与文化表达的深厚信念。

为什么偏偏是蓬莱丘山?
时为2008年,张立慧与她的丈夫兼联合创始人龚国权(KC)一家人生活在上海。在一次往返于山东蓬莱的过程中,KC偶然走进了丘山山谷——这里气候宜人,却因过往采矿留下了满目斑驳的矿坑,仿佛大地未曾愈合的伤痕。正是这片「有潜力却满是创口」的土地,让他们萌生了一个朴素却坚定的念头:
能否在这里,用一座酒庄,种下希望?
他们没有选择最容易的产区,而是在这片被遗忘的山谷上,播下葡萄藤,重新唤醒生态。在文化厚土上酿造风土,在风土表达中传递信念。今天的仙岛酒庄,就扎根在这片蓬莱丘山的土地上。
这片土地之所以特别,不仅因为文化故事和修复使命,更因为它天然具备世界级风土所需的「三重元素」(3S):
·阳光(Sunlight):年日照超过2600小时,果实成熟稳定
·砂砾(Soil):排水良好的山坡砂砾土,造就更深的根系
·海洋(Sea):面朝渤海,形成昼夜温差与海风湿润的微气候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让他们最终决定留下:
·文化基因:丘处机隐居修炼的传说 + 戚继光抗倭的精神印记
·极端标准:242亩葡园中,30%是生态湿地和原来的采石矿坑,70%的葡萄被淘汰

重质不重量
揭秘仙岛酒庄的「极致标准」
在本次推介活动中,张立慧详细介绍了仙岛酒庄在种植与酿造方面的做法与坚持。
仙岛酒庄100%使用自有葡园葡萄酿造,从选地、种植、剪枝到采摘、发酵、陈酿,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细规划和管理。
·人工三道筛选:树选→穗选→粒选
·小批次酿造:500L-6000L发酵罐,对应不同地块的「微个性」
·零添加哲学:原生酵母发酵,PEFC认证橡木桶
张立慧在发言中分享:「我们常说,宁愿淘汰70%的葡萄,也只留下那30%的精品。」

香港现场:
当中国风土遇上国际味蕾
这是仙岛酒庄2025年首次以官方身份参与烟台市政府组织的香港推介活动。
张立慧带领团队亲自布展,展示了酒庄的五大核心产品系列,并现场分享了来自丘山山谷的酿酒故事、酿造理念以及酒庄背后的文化与可持续实践。
展位上,我们还特别准备了品牌画册、媒体采访报道,包括《Wine Luxe》、《Decanter》对仙岛酒庄的专访内容。
活动期间,多位烟台政协及行业嘉宾主动与张立慧深入交流,对仙岛酒庄「以风土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可持续为责任」的理念表示高度认同。


可持续不是口号,
是我们的日常
如今,「可持续」成为酒业热词,但对仙岛酒庄来说,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深入日常管理、渗透在每一环节的长期系统。
从建园伊始,我们就做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决定:
·将废弃的花岗岩矿坑保留下来,作为天然蓄水池,雨水储存后用于灌溉——节水又环保;
·保留并改善原有的天然排水坑,避免破坏地貌结构,让园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在发酵车间引入高科技温控系统,无须传统「泼冷水或加热水」方式,即可精准调节不锈钢罐温度,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除此之外,酒庄还在以下方面践行着「生态与商业可以共存」的理念:
·所有道路采用环保型粘合剂修复,防止水土流失;
·全园铺设滴灌系统,精准控制水源与肥料投放,杜绝大水漫灌;
·酒庄建筑依山而建,采用重力自流法入罐,减少对葡萄结构的破坏;
·所用橡木桶来自PEFC认证法国森林,环保且可持续
·选用轻量玻璃瓶、可回收包装材料,并通过碳中和与ISO体系认证
同时,仙岛酒庄也始终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雇用本地居民、鼓励女性参与技术与管理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通过一座酒庄,推动一座社区的温柔复兴。

从蓬莱到香港,
仙岛酒庄的下一步是哪里?
这不是仙岛酒庄第一次「走出去」,但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出海发声。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慢就是快」的信念:只要方向对,就值得花时间坚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海外对话的可能,把「来自丘山的声音」,带向世界每一位真正懂酒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