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说要“征服中国市场”!智利酒,哪来的底气儿?
发布日期:
2018-09-13 10:46:12
来 源:
葡萄酒研究
作者:
阿罗
  近日,智利农业部长安东尼奥·沃克(Antonio Walker)指出,智利葡萄酒的目标是“征服中国市场”,并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市场。智利是全球第四大葡萄酒出产国,2017年,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智利葡萄酒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进口订单多达820万箱,葡萄酒总价值约2.54亿美元,比上年高出了30%。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智利酒的进口量增长9.4%,进口额高达1.243亿美元,也难怪农业部长要大声疾呼“征服中国市场”啦!


  还停留在“进口原酒”?那你落伍了,智利瓶装酒“挑起大梁”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国进口智利酒还停留在原酒的范畴,事实上,这一局面早已经到了很大改观。从2017年的统计数字来看,中国进口智利酒瓶装酒排在第三位,同比增加了23.66%;而进口的智利原酒则下滑了34.7%,现在进口原酒第一的宝座已经被西班牙拿下。2017年智利葡萄酒出口中国的金额增长高达27.4%,这是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增长比例最大的,更加说明智利酒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原酒已经逐渐被瓶装酒所取代!

  从2005年至今,智利酒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是散装酒占据最大比例,甚至占到整个中国进口散装酒的一半以上。也因为如此,给人留下了量大价低的印象,感觉产品档次有所欠缺。其实,那时候进口智利原酒,有很多是因为国内生产商需要大量灌装质美价廉的葡萄酒。但从2012年之后,智利瓶装酒在中国市场上直线上升,连续几年增比超过20%!而智利原酒进口在中国却从小幅下滑到现在大幅下跌。原酒下滑,瓶装酒上升,进口总量上升,智利酒逐渐摆脱了留给中国消费者的固有印象,展现出极大的活力。

  上海巍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向彬认为,智利酒产品结构的这种变化,有几点原因:其一,智利酒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让消费者认识到了更多智利名酒。其二,国内市场的原酒需求逐渐分散,澳洲、西班牙等国家的原酒增长分化了原来的市场。其三,中国消费的多元化需求,消费者不再盲从,个性化的消费逐渐形成,智利酒的优势逐渐显现。



  “新世界”和“老品牌”的交融,智利酒底气儿十足!

  对于智利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山东智象咨询的总经理毕春华认为,智利在国际上是葡萄酒出口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性价比上。智利国内没有欧洲那么严谨的葡萄酒分级制度,在产品上更容易形成系列,适合大单品的打造。而从品牌上来看,智利酒有红魔鬼、活灵魂等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很多评分很高的葡萄酒,比如“智利十八罗汉”等等,其影响力也很强。“新世界”国家生产特点结合“老品牌”的国际影响,智利酒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更加融入、更加时尚和更加开放的特点。

  从数据来看,2017年中国瓶装葡萄酒进口总量约55万吨,智利占到13%左右,相比起2016年来,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增长,难怪智利酒底气儿十足!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岛酒商说,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对于葡萄酒多元化的需求,再加上从国家战略高度智利酒能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地位,相信还会有很多品牌和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原酒的生意会逐渐被品牌酒所取代,也会有更多酒商介入到智利酒运作中来,我想,短期内可能还无法跟法国酒媲美,但跟澳洲酒从进口量上还是有的一拼的!

  当然,智利酒在中国的发展还要突破几个瓶颈:首先,如何以智利国家的高度到中国来系统规范的推广智利酒。事实上,澳洲酒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最好的!其次,高性价比也需要消费认知,产品结构需要继续提升,以品牌来统领整体智利酒的形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利酒扛起了品牌的大旗,这是打造大单品的基础。最后,需要更多酒商介入到智利酒运作中来。智利酒在中国市场上的结构升级,离不开规模酒商的介入,而这是它以前最为欠缺的。
责任编辑:
苗苗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