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紫色名片”:全区年产葡萄酒1.2亿瓶,屡获大奖
发布日期:
2018-08-30 10:15:44
来 源:
澎湃新闻
作者:
记者 康宇 实习生 李婷
  众所周知,巍巍贺兰山是宁夏的地标。但你或许不知道,在这片戈壁滩上,勤劳的创业者用30多年的努力,又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酿酒葡萄产业从小作坊发展成庄园,实现腾飞。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  本文图均为 宁夏自治区区委宣传部 供图(除署名外)

  现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全球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宁夏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目前,宁夏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已建成的葡萄酒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1.2亿瓶,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视察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则对澎湃新闻说,葡萄酒产业不仅能为宁夏带来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还是一项可以改善生态的产业,“未来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还将有更大作为”。



  志辉源石酒庄外观,它是宁夏86家葡萄酒庄园之一。

  开拓与传承

  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便带回了葡萄及酿酒技术,但在当时,人们还是熟悉并使用粮谷酿酒,很难接受葡萄酿酒的新技术。

  “宁夏的葡萄酒产业起步于1984年,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迎来快速发展,才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研究员赵世华向澎湃新闻介绍道。

  没种葡萄之前,贺兰山东麓还是一片砂石荒地。这些砂石原本都是贺兰山上的岩石,因雨水冲击滚落下来。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姓袁的运输公司职工看中了贺兰山下的砂石资源,带着两个儿子从银川出了城,到贺兰山下开始挖砂采石,再把这些砂石运输出去,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老袁后来以两个儿子的名字成立了志辉实业集团。

  到退休的年纪时,老袁把事业交给两个儿子袁辉、袁志打理。两兄弟没有按照父亲的创业思路继续走下去,他们想要改变满眼都是采砂坑的面貌,进而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2008年前后,袁辉两兄弟开启了真正的产业转型,筹资建起了当地最早的一家葡萄酒庄——志辉源石酒庄。

  建酒庄的第一步是治理采砂区,利用砂石坑的落差去建酒窖,然后逐步开垦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等到我接手酒庄的时候,酿酒葡萄种植已经超过2000亩了,生态林的面积更大,超过10000亩。”袁辉的女儿袁园对澎湃新闻说道。

  今年26岁的袁园大学时选择了酿造工艺专业,2015年毕业后接管志辉源石酒庄,成为宁夏最年轻的酒庄“庄主”。

  年轻的袁园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现在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最好时候,她想在父辈打下的基础上,把葡萄酒产业再推上一个台阶。

  “一到暑期,每天都会有一些研学团队来到酒庄参观、旅游,我想把葡萄酒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做得更好一些。”袁园说,去年志辉源石酒庄接待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的游客已经超过6万人次,“贺兰山东麓完全能借助葡萄酒产业发展成为宁夏的一条黄金旅游带”。



  陈德启(深色衣服)与国外红酒专家在贺兰神酒庄的葡萄种植基地进行查看讨论。

  共建与扎根

  和袁辉一家不同,陈德启是一名外来的创业者。他因为与葡萄酒产业结缘,而在宁夏扎根。

  山海若比邻,闽宁一家亲。22年前,宁夏和福建开启了对口协作。福建晋江商人陈德启就是在“闽宁一家亲”的机遇下来到宁夏的。

  “第一次来宁夏应该是2007年,对贺兰山东麓‘一见钟情’。”陈德启笑呵呵地回忆。

  陈德启相中的是贺兰山东麓的土壤和日照条件。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是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砂石土壤的良好透气性,以及富含矿物质非常利于葡萄种植。

  “而且这里的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000个小时,昼夜温差大,但降水量又很少,不到200毫米,简直是块宝地。”陈德启综合判断,这里可以种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于是,他大手笔地签下了开发十万亩戈壁滩的合同。

  先造林后种葡萄,是陈德启的“生意经”。他觉得戈壁滩上风沙大,如果不先改善生态环境,种下去的葡萄也难以得到好的生长环境,所以他投资超过两亿元种植生态林,先后种下超过500万棵树木,并建立起滴灌系统。

  在陈德启第一次到宁夏的5年后,2012年开始,一座“葡萄王国”贺兰神酒庄逐步发展壮大。

  走进贺兰神酒庄会发现它的特别。不同于其他酒庄将酒窖建于地下,贺兰神酒庄的酒窖位于地上,数百个橡木桶整齐地排列在一层大厅里。

  “其实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他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陈德启这样解释他对葡萄酒酿造的心得。他向澎湃新闻介绍,以前的老酒庄选择把酒窖建在地下主要是为了一个恒温的环境,但其实地下的潮湿环境很容易产生霉味,既然通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恒温环境,就不再必须建地下酒窖。

  在陈德启多年的深耕下,已经有5万多亩的戈壁滩获得开发,变成一片紫色和绿色交织的庄园。
接下来的5年,陈德启还将继续把剩下的5万亩荒地进行整体开发。他为贺兰神酒庄绘制出的蓝图是将其打造成一座集全世界不同风格的30多个酒庄于一体的葡萄酒特色小镇。



  陈德启的贺兰神酒庄建的地上酒窖。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图

  发展与升级

  “酒庄酒这条路大有可为,而且现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赵世华说,现在贺兰山东麓提出的是酒庄和原料一体化经营,“好的葡萄是关键,因为没有好的原料就造不出好的葡萄酒,将酒庄和葡萄种植基地一体化经营的一个好处就是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这样的话,来源可以固定,风格也自成一派”。

  据赵世华介绍,贺兰山东麓产区已经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的新板块。宁夏葡萄酒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升级,已经成为宁夏的一张“紫色名片”。

  “可能大家还不太知道,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在国内外一些葡萄酒大赛上频频得奖,都是从万瓶葡萄酒中盲选出来的,其获奖总数占中国葡萄酒获奖总数的50%以上。”赵世华觉得,宁夏葡萄酒产区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酒庄和产区的信心大大提升,而频繁获奖反过来也验证了宁夏产区的风土条件好、发展路子对,技术也到位。

  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也评价称:“毋庸质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宁夏产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宁夏区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宁夏产区酿酒葡萄面积占全国的1/4,现有36个品种(品系),主栽的红葡萄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黑比诺等,白葡萄酒品种有霞多丽、长相思、威代尔等,红色品种占到90%以上。

  下一步,赵世华说,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努力方向是转型升级,进行产业化融合,“包括品牌的升级,市场的升级,发展规模的升级”,只有这样,宁夏产区才能在中国的市场上站住脚,葡萄酒的品质和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也提到了发展规模升级的问题。他说,目前宁夏全区年产葡萄酒1.2亿瓶,按照规划,2022年要做到年产5亿瓶以上,带动15万人以上就业,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打造成国际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

  澎湃新闻了解到,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紫色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落实“三大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特别是在全国第一个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颁布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第一个成立了省级葡萄产业管理委员会(下设正厅级管委会办公室);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省级政府观察员,为整个产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
苗苗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