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4,717,596,472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2,460,488元,同比下降4.62%;基本每股收益1.43元/股”。

老实说,这份成绩还算不错。
在进口葡萄酒猛烈进攻的大前提下,张裕作为国产葡萄酒的龙头企业,扛住各方压力也实属不易。尤其比较较之更早交出年报的通化来说,张裕简直堪称大哥风范。
在年报中,这段话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公司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完善了销售体系建设和营销人员考核办法,对部分区域市场销售架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增强了销售队伍战斗力;通过配套建设骨干经销商和专职销售人员, 进一步巩固了酒庄酒和解百纳等中高档产品市场地位; 加快了白兰地营销网络布局……在部分市场实行‘减员增薪’,增强营销队伍战斗力……”
如果要谈葡萄酒营销队伍的战斗力,到目前为止还有比张裕更强的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事实上,在渠道改革的问题上,张裕一直在探索并且有了成果——张裕是中国酒业中极为少数的可以不受大商、超商制约的厂家!这就源于它实施并优化了数年的三级营销体系。
跟长城等厂家不同,张裕在全国各地第一对接者的不是经销商,而是自己的分公司(俗称省公司),分公司之下才是经销商,经销商之下就是更小的对接终端的分销商。也就是说张裕的经销商体系中,根本就不存在可能挑战体制的的大商。这一点,是其市场政策能有效到达市场的重要保证之一。
当然硬币永远有两面,不被大商制约,也就意味着大商某些能力张裕也用不上。一切潜能,只能向内挖。
张裕的品牌,在今天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资源;作为一家公司,张裕还企图制造出渠道魔力——从产品品牌,向渠道品牌延伸,便是其动作之一。之前,张裕先锋专卖店一度被提到了重要高度,但在2016年后半程因为种种原因该项目被搁浅。但不断投入费用和人力成本,来加强渠道开拓,提升渠道维护与渠道力度,这样的手法和意图在其2016年年报中依然清晰可见。
一手有自己超强的品牌“张裕”,一手有完全可控的并且还在继续优化的渠道,今天的张裕配得上年报中其自我总结的核心竞争力——由公司营销人员和经销商两只队伍为主体的‘三级’营销网络体系,具备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在渠道建设的问题上,张裕的三级营销体系值得很多企业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