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小编打算用“撕X”来概括这一盘点,但本着一个新闻媒体的严谨态度,并相应国家“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的号召。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葡萄酒行业是一个多么有爱、和谐的行业,如果真有什么一顿大酒解决不了的事情,那就两顿呗,毕竟骂战、指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沟通与交流才是王道!看看2016年,葡萄酒行业有哪些事件让大家观点齐飞、争论不止,事件双方是“老死不相往来”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事件一:法国酒农劫持西班牙葡萄酒罐车
2016年4月4日,西班牙葡萄酒货车司机们开着罐车唱着歌,驰骋在西班牙通往法国的边界公路上,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这群“麻匪”二话不说捅开车屁股,把人家的葡萄酒全喷路上去了,这群“麻匪”不是别人,竟是来自朗格多克-鲁西荣的酒农们。法国酒农们当天劫持了5辆满载7万升西班牙原酒的罐车,并将罐内葡萄酒排放到公路上。法国酒农任性、彪悍,而被劫的司机们却是“蓝瘦”“香菇”。
事件起因源于法国酒农在本国市场深受廉价的进口原酒排挤,可法国从西、意等国进口的葡萄酒数值却直线攀升,这让法国酒农们大为光火,以此举来抗议外国葡萄酒进入法国境内。
事后各方态度、观点不一,法国南部奥德地区酿酒业联盟负责人说,法国酿酒业受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廉价产品的严重冲击,他们还会继续抗议。一些法国葡萄酒行业人士态度中立,纷纷表示不清楚事件详情,但希望酒农们能接受市场竞争的现实;抗议活动居然得到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的支持,不少加泰罗尼亚人更是参与其中;西班牙车辆运输协会(CETM)发表声明抗议,西班牙外交部“强烈谴责”这一事件并报告欧洲委员会,因这一事件,西班牙政府召见了法国驻西班牙的外交大使。
小编观点:在小编看来,市场竞争不过再正常不过。如果每个国家都为了保护自己的本土产业而去做一些小动作,搞破坏的话,中国的酒农们是不是也可以去码头拆它个几货柜进口酒呢?
事件二:10多块钱的进口葡萄酒垃圾说
中秋、十一又是葡萄酒消费的旺季,微信中一篇题为《十几块钱的进口葡萄酒?还不如买点葡萄回家吃!》被转来转去,文中描述低价酒“葡萄汁勾兑水、或者全是水,添加色素、酒石酸、柠檬酸、香精、究竟,再贴上假冒的标签……喝完头疼、心率不正常、甚至致癌……”,如果本宝宝是个普通消费者,光看这一段话,铁定表示再也不摸那些十来块钱的酒了。
之后,1919董事长杨陵江转发该文并怒斥该文迷惑消费者,认为文章一耙子打死了所有的低价酒,并表示“进口葡萄酒到国内报关后的价格不到10元,是完全正常的,而且酒质绝对货真价实”。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陵江言论一出便引来各路人马围观、赞同和质疑。反对者观点的多表示,杨陵江把个别现象当做普遍情况,并上升到“完全正常”的结论,完全颠覆三观;有的反对者更是精确计算了各项费用,表示低价酒坚决不能喝。赞同者们则认为低价酒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葡萄酒低价才是正常现象,流通环节的成本加价率高,直采自销低价也可以保证高质。更多的吃瓜群众表示,葡萄酒行业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见得价高就是暴利,一些低价酒也有可能是暴利,价格回归合理,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小编观点:在小编看来,文章观点和杨陵江的观点都有失偏颇,都有哗众取宠、以偏概全之嫌。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进价无论多少,和消费者见到的价格肯定有所差距,酒商应该赚取合理的利润而不是赚眼球。希望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良性的竞争才会推动市场的发展。
事件三:醉鹅娘与企鹅吃喝指南的爱恨情仇
9月30日,醉鹅娘通过公众号“企鹅和猫”发布了一篇《因为曾经的仁义和疏忽,我们也许即将失去“企鹅团”》,为公司团队维权。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鹅娘与王志伟合作,企鹅吃喝指南上线。后来,喃猫加入。王志伟CEO,鹅娘葡萄酒内容主编,喃猫是食物内容主编。后来,大家理念不同,和平分手。鹅娘和喃猫另起炉灶,成立了北京企鹅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众号“企鹅和猫”。9月28日,鹅娘知道企鹅团商标已被企鹅吃喝指南注册,商标已在公告期,10月9日生效;被注册的还有“醉鹅会” 和“喃猫粮”。
醉鹅娘在文章中历数王志伟和旗下公司的“罪行”,直称被对方用“抢注商标这样恶意的竞争手段”伤害,认为“这是任何底线低的公司都很可能做的”,并表示“尽一切力量为品牌维权”。
10月1日,王志伟在企业吃喝指南发表“一篇声明”对于指责予以回应,表示企鹅团是2015年1月葡醉文化在企鹅吃喝指南发布的一款按月订购的服务产品。双方分家时,签署的协议明确指出上海萄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鹅吃喝指南的母公司)拥有“企鹅吃喝指南”品牌的一切权利,包含但不限于企鹅吃喝指南公众号及其他媒体平台的内容播出渠道。王认为,企鹅团作为企鹅吃喝指南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按协议应该归萄醉文化所有。
王表示,“企鹅团”商标在41和35类已经被注册,申请者正是之前的视频合作公司,暗指醉鹅娘“引狼入室”导致企鹅团商标被抢注,他们只是对企鹅团商标进行了保护性注册,并表示“醉鹅”“喃猫”相关个人商标可以无条件进行转让。
小编观点:商业游戏规则,看起来真的很残酷,必须要适应规则,否则很容易成为规则的受害者。希望两家能好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抛开过去,拥抱未来,为广大用户们奉上更多更好的葡萄酒、美食内容。
事件四:天猫酒水节的热闹到底该不该去凑?
9月9日,天猫全球酒水节来了,原本以为会是个葡萄酒界的盛大节日,没想到不少葡萄酒人士和酒友们却并不买账,反而引来众多吐槽。
朋友圈里,一篇《你今天不该在天猫上买酒》文章大量转发和点赞,文中告诫消费者“受惠于低廉的价格,就要付出更多隐形成本”,感慨电商平台利用无底线的促销活动攫取了大把利润,厂家用酒换回“少得可怜的钱”。文章认为,低价竞争导致的混乱、无诚信会毁掉一个行业,这样的促销活动宣传着错误的酒文化,对认真种葡萄、酿酒的人来说,“真是件糟透了的事情”。不仅仅是自媒体,一些资深行业媒体认为,阿里这次是在专业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战略不清晰、行业资源没有充分发掘的背景下,高调推出这次酒水节,在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场,才是最大的败笔所在,更别提酒水节里还充斥着大量卖山寨酒、贴牌酒的。
对于天猫酒水节,有人力挺,有人则不看好。力挺派认为葡萄酒归根结底就是酒精饮料,电商平台挤出了中间商的水分,让消费者获得了实惠;有人认为低劣商品与天猫淘宝本无关,没有买卖才没有“杀害”(意指制假售假);有人表示,酒水节上还有不少国家馆是正宗的产区协会、行业协会或者农业部授权的,任何行业都会有人鱼目混珠,大家不应该以偏概全,一杆子全打死。反对派则认为酒水节单纯是个噱头,简单粗暴的销售模式会把大部分入门者的葡萄酒文化情结变得酸涩不堪;有不少产区协会花了大力气和费用在天猫开旗舰店,用自己的官方形象助威天猫酒水节,换来的却是寥寥无几的销量,有人质疑“花的这些钱值吗?”
小编观点:天猫有天猫的热闹,天猫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更多的是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而已。对于伪劣假冒产品,消费者不可能永远上当,市场总会惩罚它们。如果想成为一股清流,那就做好品质、树好品牌,努力让消费者知道你、了解你,并提供给他们最好的产品体验。那句歌词怎么唱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事件五:大牌们的商标之争
5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南京金色希望酒业有限公司拥有“拉菲庄园”中文商标合法权,这再次让“拉菲庄园”与“LAFITE”(拉菲罗思柴尔德集团)的商标之争成为业内外焦点。二审判决结果意味着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将失去“拉菲”相关中文名称的商标权。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不服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该案,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其实,这已经不是拉菲第一次陷入商标之争;当然,陷入中英文商标争议的品牌也不只是列级名庄拉菲一家;11月,奔富之争,硝烟四起,几个酒圈公众号又掐作一团……要知道,“卡斯特”的往事似乎还没有过去很久。
不仅仅是国外品牌,就连国内企业也都时刻面临着被打擦边球、被抢注的危机。张裕、长城等企业自不必说,前几年的侵权官司接连不断;但就连国内一些小酒庄也有同样遭遇,早些年银色高地商标被抢注,几经斡旋才得以解决;这不,宁夏又出来了一个“加梅兰”,注册了公司、生产了加梅兰葡萄酒,酒标设计竟然和产区知名酒庄旗下的“加贝兰”八九不离十,只不过换了一个字而已,竟然还获得了什么年度最受消费者喜爱品牌、什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这都是什么鬼!
小编观点:中国的商标管理制度实行申请在先原则,商标必须经合法注册才能得到全面的法律保护,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想让品牌通过注册商标的形式加以固化并独家拥有,必须及早地申请注册。对于一些恶意抢注、打擦边球、傍名牌的企业,小编奉劝一句,你们且听好,“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事件六:德云葡萄酒好不好喝?
4月25日,郭德纲携德云红酒亮相北京德云红事会馆,并宣布上线京东众筹平台,德云红酒首次在国内与粉丝见面。与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老师不同,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自己很少饮酒的郭德纲,对于酿制美酒似乎情有独钟,郭老师表示,“说相声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欢乐,葡萄酒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享受,他近几年多次前往澳洲甄选,选了一款喝着合口的葡萄酒,带给大家,将来会陆续推出多款精选的红葡萄酒,与诸位分享”。
这是件多好的事儿啊!郭德纲,现在最火的喜剧演员;德云社,现在最火的相声社团;郭老师亲自去澳洲挑的酒那肯定差不了呀,买买买、捧捧捧。
7月,葡萄酒小皮一篇文章引起大家关注,题目名字《到底是哪个贱人坑了郭德纲老师》,厉害了我的哥!素来知道小皮善扒皮,去年把天猫撕的无地自容,难道这又是要来撕德云葡萄酒的节奏?原来德云红酒在京东开始众筹之时,小皮这个钢丝便第一时间众筹了一瓶,并一同盲品了几款同类型的葡萄酒,但是盲品大跌眼镜,因为这款酒真!的!很!一!般!“有股腌菜味、土味,葡萄不成熟就酿酒,还有点不干净!入口单宁苦涩,不好喝!什么鬼酒?!”这是小皮盲品后对德云葡萄酒的点评。小皮质疑“是谁把这么烂的酒卖给郭德纲?”,并po出众筹页面上酒庄的信息,所谓的MT DUNEED ESTATE在网络上基本查不到,“即是酒庄也是婚礼场地,感觉是一个婚庆公司在兼做葡萄酒!”,表示浪费了一个推广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机会,无情地坑了郭德刚。
不过圈里对这件事的表态还大都一致,抱着吃瓜群众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有的表示心疼郭老师,不希望他被人黑;也有表示明星玩葡萄酒已经成为趋势,德云葡萄酒选酒有些草率;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表示“买了一瓶酒,就拿郭德纲做文章,未免太儿戏了”。
小编观点:葡萄酒需要明星效应,我们巴不得你们这群大明星利用多利用一点粉丝经济帮我们卖卖酒啊!当然,前提是要找一个对的引路人,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一些好喝的优质葡萄酒!
事件七:每年都被黑惨的中国葡萄酒
每当岁末年关之际,都是酒商们忙碌之时。可就是一片祥和气氛里总会不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最为典型的就是“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区别”,每逢销售旺季,这一类文章俨然成为了贬低中国葡萄酒,抬高进口葡萄酒的“檄文”。除此之外,还有一次又一次被炒冷饭的国内某产区焦点访谈曝光假酒事件,许多自媒体断章取义,不标明日期或者直接去掉日期,将几年前的旧闻当新闻。
令人欣慰的是,每当中国葡萄酒被黑之际,行业里的有志之士们都会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微信公众号Winegrower一篇《中国葡萄酒与世界葡萄酒一起成长》的旧文也被广泛转发,文中列举一些“黑文”的来源,详细介绍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对“黑文”中的观点进行一一反驳。“中国葡萄酒与外国葡萄酒一样,是世界葡萄酒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享用葡萄酒,不管他是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智利还是中国”,文末一番话更是引起无数从业者的共鸣,庄主、酿酒师、酒圈大咖纷纷转发,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葡萄酒无比强大的正能量。
小编观点: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劝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们,放下你们的傲慢与偏见。即便要黑,麻烦请你们换个花样,黑出点科技含量来好吗?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