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仁:结缘葡萄五十年
发布日期:
2016-11-29 11:56:28
来 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作者:
修德仁
  说起与葡萄结缘,那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半年。1959年,“教学改革”正在兴起,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是当时的主旋律。我就读的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领导决定从低年级抽调几名同学“边学基础课,边搞科研”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试点。

修德仁:结缘葡萄五十年

  完全是一种偶然,我被分配到葡萄课题组,指导我的老师是黄辉白先生。开始搞的课题是赤霉素在葡萄上的应用,接着搞单芽扦插营养袋快速育苗。温室、营养袋、奈乙酸、吲哚丁酸、腐植酸、赤霉素、诱发二次果技术一齐上,终是看到了佳利酿品种的“春插秋实”。尽管果实未能成熟,但总是完成了“当年扦插、当年结果”。

  到了大学三年级,系里通知了几位早期参加科研的同学,不参加五年级的毕业考试,而是继续跟导师搞科研,写毕业论文。我的论文内容就是围绕葡萄夏季修剪,研究玫瑰香浆果发育规律。在篱架上,新梢都处于直立向上生长条件下,主副梢反复进行摘心,对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玫瑰香坐果、防止大小果,促进浆果上色、增糖,确实不可惑缺。

  对葡萄五年的“痴迷”,使我对中国葡萄的“麦加”—新疆产生了憧景。毕业后就直奔吐鲁番、和田两大古老传统的葡萄产区。当我走进吐鲁番、和田一望无垠的葡萄园时,却大有“梦想破灭”、走近迷罔之感。吐鲁番的葡萄都栽植在很深的沟里,长长的葡萄蔓辐射状的匍匐在地上,葡萄沟间距很宽,大约有12米。对新梢不摘心,副梢也不管理,任其自由生长,只是将过密的新梢掰掉一些。

修德仁:结缘葡萄五十年

  到了和田,葡萄枝蔓像“晒衣服”一样,搭挂在一根横木杆上,新梢都是自由下垂生长,自然也是不摘心、不管副梢。自感大学所学、所研究的各种夏季修剪技术毫无“用武之地”。十年后,经大学老师、同学推荐,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搞葡萄育种与栽培。当我们考察昌黎老葡萄产区,特别是高棚架的庭院葡萄时,发现那里也是对新梢只绑梢、疏梢不搞主副梢的多次摘心,感受到的是传统葡萄生产的“落后”。同时,也产生一种迷惑:那些没有搞反复摘心夏剪的传统产区,好吃的葡萄不是照样很多吗。

  当“新老世界”的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当果农顶着烈日,辛辛苦苦对新梢又绑蔓又摘心,出了一茬又摘一茬,一年忙到头,种植酒葡萄的人均收入不过几千元时,做为一名葡萄科技工作者开始对用工量大的繁复的摘心夏季修剪产生质疑——

  首先,日本与中国东部都属季风气候区,夏季同样是湿热,为何日本用平棚架,对巨峰这样易产生落果、大小果的品种通过“树相”栽培照样生产出优质果。为什么我们要通过反复摘心强控制来解决巨峰的落果、大小果问题?

  其次,走进碧波万顷的欧洲酒葡萄园,几乎看不到人们在劳作。同为篱架栽培,但在欧洲新梢夏季生长量不太大,至多是用门式拖拉机对篱架上端新梢机械切割1~2次,因为那里是地中海式夏干气候区,即便是葡萄酒“新世界”的美国、澳大利亚等也是将酿酒葡萄的原料栽植在相似的地中海夏干气候区。为什么在我国却将起源于夏干气候区的欧洲酿酒葡萄原料基地长期定格在东部夏季湿热气候区?篱架在我国东部的引进与开发是利大?弊大?

修德仁:结缘葡萄五十年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园艺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但是,这里不应包括葡萄酒原料产业。“新老世界”的葡萄酒能大举进入中国,主要是葡萄酒原料生产成本低,而非设备与技术先进。我国酒葡萄原料的生产,因为繁复的夏剪等已经丧失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

  特别是新疆南疆,年降水只有几十毫米,沿塔里木西缘,既能找到“干热”气候区块,也能找到“干凉”气候区块。在那里葡萄一直不搞繁复的摘心夏剪,具有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的巨大优势。

  即便是在河北张家口,宁夏、甘肃等半干旱区,也回避不了雨热同季。据我们在北京大兴区采育镇采用Y型架、T型架种植酒葡萄试验,通过改变新梢摆布方式,适度下垂和不施氮素化肥、适度少留梢,免摘心夏剪是有可能的。

  我们欣喜的看到,东部各大葡萄酒厂原料基地正在西移;日本的平棚架,美国东部多雨区推广的T型架、Y型架,正在我国从南到北漫延 之中;夏季修剪正在逐步简化之中……

修德仁:结缘葡萄五十年

修老出版的部分书籍

  修德仁简介:

  天津市农科院林果所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葡萄科研工作。早年在新疆从事葡萄架改、品种资源调查等;七十年代在中国农科院兴城果树所从事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庭院葡萄开发;九十年代在天津市林果所从事酒用葡萄研究与基地建设,从事葡萄保鲜和参与组建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围绕葡萄早期丰产、庭院葡萄、基地建设、酒用葡萄、葡萄保鲜研究与开发,获省(市)二等奖以上成果12项。主编、参编著作12部,撰写论文80余篇,获国家人事部突出贡献、国务院突贡特贴、天津市政府葡萄栽培授衔专家称号。

责任编辑:
许洁依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