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探源(41)】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四)——楼兰酒厂大改造
发布日期:
2015-04-13 11:25:55
来 源:
楼兰葡萄酒
作者:
《共好》

  在国企阶段,楼兰酒厂曾顺应当时的潮流进行过技术改造。1984年,经过二期改造,楼兰酒厂扩充了一些设备。四年之后的1988年,楼兰又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分别从德国、意大利引进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酿酒生产线,这为楼兰酒厂20世纪90年代末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陈华鹏2010 年10月25日正式入职楼兰的时候,正是许志良在楼兰“拨乱反正,大动干戈”之际。而陈华鹏的父亲陈家麒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976 年就到鄯善县双磨镇的原艺场做农艺师了,所以陈华鹏也是个典型的“楼兰二代”。

  当年,陈家麒进了鄯善葡萄酒厂后,先做操作工,后来在供应部做采购,管理母本园,最后以二队队长的身份光荣退休。他的儿子陈华鹏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葡萄酒酿造与种植专业毕业,还读了食品工程专业,可他就是不想回到故乡鄯善的楼兰酒厂。一来这个酒厂的工资比较低,二来他想出去闯荡一番。在担任了新天葡萄酒厂技术员、上海新天灌装厂副厂长以及在广西与人合伙酿过几年野生葡萄酒之后,他终于想回故土了。2010 年下半年,浙江商源集团正通过猎头公司为楼兰酒厂物色专业人才,对他而言正是个机会。在杭州接受完商源集团的面试,在鄯善土生土长的陈华鹏又回到了父母工作过的地方,开始了崭新的职业生涯。

  在陈华鹏的印象中,当时的楼兰酒厂一年只有300吨的生产量,一两个月就干完了,人都闲着。如今他到楼兰以后,楼兰的大改造开始了。

  2011年年初,根据规划合同和设计图纸,陈华鹏带领着动力设备车间的人马,作为甲方代表与外面的施工队一起,开始改造厂区硬件。在他的记忆中,从2011年到2013 年这三年间,年年改造,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2011年,打地坪,粉涂料,做鱼池,搞绿化,改善办公楼装修,新建了职工食堂;2012年,继续搞绿化,自己做景观葡萄架,自己搭建亭台水榭;2013 年,建二期工程,开始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开始实施联合车间的建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过滤设备,以确保葡萄酒的品质。

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四)——楼兰酒厂大改造

  楼兰酒厂新大门

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四)——楼兰酒厂大改造

  楼兰酒庄新面貌

  二期建成后的楼兰酒庄,总计投资近亿元,工程引入意大利、法国先进的酿酒工业设备设施,酒庄总体储酒能力达到万吨级水平。按照鄯善县的规划,楼兰开始打造3A 级景区,整个厂区的绿化建设,地下酒窖的装修和联合车间辅楼的装修等系列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四)——楼兰酒厂大改造

  楼兰文化中心

楼兰酒庄的前世今生(四)——楼兰酒厂大改造

  车间新设备

  比起硬件改造,组织架构的改造更彻底,几乎全部推倒重来,这对于楼兰年轻的管理人员来说是很大的观念颠覆。陈华鹏回忆说:“这与我在新天与广西的厂都完全不同,在那里我没有参与到目标的制订中,基本都是根据上面的指标执行。商源的文化确实与其他公司不一样,商源的文化,从市场回到生产,眼光、格局,视野范围全都不同了。现在我们的生产车间是基础服务部,服务于销售,这样才能体现出价值。”

  关于一切从市场出发这点,楼兰的首席酿酒师格瑞也有很强烈的认识。酒厂要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偏好,服务性地调制葡萄酒。

  他们最近调制了一批干白,非常符合沿海地区消费者的口味,成了夏天配海鲜的上选白葡萄酒。所以,楼兰的真正重心不在厂里,而在市场上。所以说,思想观念上的改造,也是许志良入主楼兰之后,做出的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造。

  陈华鹏感觉到,这三年来,自己的角色与功能都定位得非常清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陈华鹏管理着从基地到生产的一切事务,从基地上的葡萄挂果到葡萄酒成品入库整条生产链的运作,都由他全权管理。团队再造与全国棋局新疆的冬天很冷。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在暖气供应不足的一个破旧会议室里,许志良待了67天,开始做楼兰的总体规划。

  许志良刚到新疆楼兰时,只带了两个人。一个叫罗益华,他是商源总部财务部的审计,另一位叫张海军。因为他对公司战略发展以及人力资源事务非常专业,而且张海军本人是公务员出身,与政府打交道很有一套,所以被挖到楼兰,负责楼兰的战略规划和行政管理。工厂可以整顿,但销售不能停滞,还必须物色一个合适人选,帮助厂里打造与管理销售团队。事情一桩接一桩,忙得不可开交。

  王菊慧在加盟商源前,在海南养生堂销售龟鳖丸,与商源老台门的主管胡梦华是老同事。到了商源以后,在徐志荣做总经理的品牌二部主管王朝葡萄酒。该部门当时与王朝做了三个定标,年销售额大约在八九千万元。当时的商源正在进行企业转型,即从品牌运营商向渠道运营商过渡。在2010 年的第四季度,王菊慧听说商源将完全收回楼兰酒业,进行自主经营的时候,她就动心了。很早她就在关注这个品牌,而且对它很有兴趣。关于它的历史,文化与底蕴,多少有些了解。于是,权衡了一段时间以后,做事向来风风火火的王菊慧向集团公司毛遂自荐。而当时全面接管了楼兰的许志良也正准备先从商源内部选人,与徐志荣商量后,圈定了王菊慧。一拍即合,王菊慧就这样去了楼兰。不久便开始组建销售团队,浙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陈国大成了王菊慧的拍档,主要负责楼兰的品牌管理。在职业经理人陈新与田雷主管期间,商源在浙江将楼兰品牌完全交付于伊力特团队操作,基本用的是贸易运作的方式。现在集团将品牌交由楼兰自行打理之后,整个行销思想与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将以多种合作模式进行品牌化运作,通过对楼兰历史文化内涵与品牌文化的塑造,重新演绎楼兰。按照许志良的说法,楼兰本身是贵族,只是没落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王者复兴,王者归来。

  所以,王菊慧的主要任务是重新构建新疆市场,然后逐步向全国其他重点区域市场扩张。而陈国大则需要在品牌文化规划方面下功夫,从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去为品牌找到支撑。对于楼兰而言,物质层面指的是葡萄,精神层面指的就是楼兰文化。要从迷失的楼兰历史文化意义中,建立起品牌的灵魂。

  就这样,许志良在楼兰的管理团队初步建立起来了。后来陆陆续续地,财务总监江科代替了调回杭州总部的罗益华,首席酿酒师法国人格瑞回归,“楼兰二代”陈华鹏主管生产与基地,浙江人林上探负责人力资源,加上王菊慧和张海军,被许志良自己笑称为楼兰事业的“七大常委”班子就齐全了。

  楼兰酒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并不容易。人心可以凝聚,可是人的观念,一时半会儿是比较难改变的。楼兰的员工平均年龄已经40多岁,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与战略规划不匹配。所以,补充新鲜血液,形成良性循环,是2011年团队再造的当务之急。

  楼兰在三年改造阶段,一直非常关注人力资源的建构与储备问题。人力资源储备老化,而后续力量又没能马上衔接上,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是当时楼兰团队建设的一大瓶颈。全国性的专业人才,很难引到鄯善的楼兰酒庄工作。有些大学生去了,但出发点也是将其作为跳板。由于远在新疆,又吃住在厂里,如果不是当地人的话,完全以厂为家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是难以适应的。当年许志良刚去新疆时,将儿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然后又将老婆接到厂里。原本计划就此再把鄯善当作第二个故乡,然而,那时正是楼兰打品牌、打关系阶段,许夫人受不了丈夫天天需要喝酒应酬,再加上新疆的生活较之丰富多彩的杭州,实在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在鄯善住了三个月之后,许夫人就决定还是搬回杭州。当初,许志良也曾有过到在努力两三年使之真正稳定之后,再返回集团公司总部的想法,毕竟故土难离。然而时至今日,何时回杭的问题已经无法确定,他的根也已经在新疆扎下,将代表商源在吐鲁番的鄯善,打一场持久战。

  既然如此,许志良必然会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储备方面下足功夫。目前,楼兰已经招到了一批年轻的80后骨干力量。比如西北农大葡萄酒专业毕业的硕士生蒋志东,他和妻子,人力资源专业硕士胡美青目前都服务于楼兰。在公司的有意栽培下,他这个技术专业人才开始往管理人才方向发展,成了联合车间主任。

  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必然是楼兰继续在新疆扩展,并下活全国棋局的必要保证。据人力资源部总监林上探介绍,目前有一批年轻的专业人才已经走上专业岗位,比如质量管理团队马立娜,她也是西北农大的硕士,现在在质量控制部,配合首席酿酒师格瑞的工作。另有采购部长苏妮长期驻扎杭州,这样渐渐地完成了新老人才的交替。但是,完全储备并不现实。有些岗位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合适的人才,比如基地部。基地部一直由有着33年工龄的郑新学管理。这个管理岗位关键而复杂,因为不仅要管理基地,还要管理那些合作的农户,这对那些年轻人而言,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做好的工作。

  未完待续……

  【中国葡萄酒探源系列报道(41)】

责任编辑:
申延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