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
2011-02-15 10:09:32
来 源:
国际商报
作者:
崔林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国际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产业就最先受到冲击。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更使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的生产模式正在受到追捧。对于中国酿酒行业来说,向高附加值、高效、低耗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势在必行。

  产业升级不可避免

  作为传统的行业,酿酒产业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因此,未来5年,酿酒产业的全面升级将不可避免。

  首先,酿酒产业在产品格局上将更加合理,改变现有的同质竞争的局面。行业和政府组织政策引导,加上市场的优胜劣汰,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即适应市场变化者生存。由于大规模采用了现代化、高效的生产设备,中国的酒类产品质量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并且,大规模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会使产品的品质更高,产品更加安全。参与市场竞争就是参与产业升级的过程,谁更早、更好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管理方式,谁就能更早攫取市场最优质的客户群体。

  其次,中国酿酒产业的生产与管理将大规模引进绿色、低耗的生产技术,尤其在“降低粮耗、提高出酒率、废水综合利用、旧瓶循环利用、建立生态园区”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十二五”期间,实现粮食消耗、能源消耗、一次水消耗、DDGS回收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大幅降低和提高势在必行,从而更加符合低碳、绿色的生产模式。

  此外,酿酒产业在代表未来管理趋势的信息化方面将大有作为,酿酒产业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结合将成为新的酿酒生产方式。由此,IT设备商将看到更多的商机。

  在市场秩序方面,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全国统一的、诚信的、良性循环的大市场将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在酒产品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酒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更多的酒类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网络销售酒类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上下游产业将更好融合

  中国酿酒产业正在按照“从田间到餐桌”的思路,构建全产业链战略,包括有机原料基地、酒类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旅游等价值环节,以工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反哺农业,回馈社会。在未来的5年当中,酿酒行业将与上下游产业实现更好的融合。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酿酒产业正是与农业问题密切相关的产业。在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及酿酒葡萄基地、果酒生产基地、大麦原料基地的建设成为未来5年中国酿酒产业的重要任务。葡萄酒、果酒和大麦规模化基地的建设和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解决以往分割种植的农业机械无法大规模应用的难题。在适合的地方可以推广合作社的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决策经营,农民本身可以得到农业生产的工作,一边可以拿到工资,一边可以拿到股份分红。这种模式当前在很多地方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模式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的诸多难题,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收入。对酿酒产业来讲,解决了生产原料的稳定来源问题,理顺了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产业协同效应明显,这对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那种认为酿酒产业属于“高能耗(粮食)、高污染”的行业,主张限制产业发展的观点其实是不全面的。酒最早被人类酿造就是农业丰收后余粮调剂的结果。人们将多余的粮食酿成酒,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也可以为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直至今日,这个作用依然明显。

  除了对上游农业的协同融合之外,对酿酒产业下游,例如机械装备、包装、建筑等行业的融合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特征。“十二五”规划提到“完善酿酒装备行业创新支持体系的建设,加快酿酒装备行业技术进步,实现酿酒装备国产化、系列化、工程化、机械化、自动化、高速化和配套化,实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向产品信息化发展,将中国酿酒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短10年。通过白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和提升设备加工业、印刷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已经牵头启动了白酒“158计划”,旨在大规模提高传统白酒行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不仅仅是白酒,中国传统黄酒、葡萄酒在前处理、发酵、酿造、灌装、包装、物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迫切需要生产设备的现代化。

  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行业都遵循了从松散的“自由竞争”到残酷的“寡头垄断”这样的产业进化过程,酿酒行业也不例外。2001年时,全国注册的酒厂数量达到了3.8万家,其中骨干企业有5400个。而到了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有2707家,中国酒企业在数量上在减少。

  从质量上来看,截至2009年,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总计49家,超过5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有6家。而在此之前的2000年初,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还没有,行业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酿酒产业总体发展将呈现出迅速蜕变的特征,即在国民经济框架体系之下,与相关的产业融合度更高,结合更为紧密;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将达到一个新的标点;创新技术在酿酒领域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前沿;产业整体的进化、升级模式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低碳、绿色的未来模式。由此,“十二五”期间酿酒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将是更多的商机和更大的市场。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