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佩选:加快国际化进程 全面提升葡萄酒质量
发布日期:
2008-07-09 10:49:14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马佩选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葡萄原料栽培到葡萄酒生产都逐步与国际葡萄酒业接轨。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马佩选就中国葡萄酒质量与国际接轨的总体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集保健、美味、时尚于一身的葡萄酒产品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内葡萄酒市场呈现出可喜的升温态势。近十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和销售额每年增长的幅度都在15%以上,稳居各酒种增长率之首,成为酒类产业中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增长到66.5万吨。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葡萄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从葡萄原料栽培到葡萄酒生产都逐步与国际葡萄酒业接轨。   

  一、中国葡萄酒已经跨入了国际化进程的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葡萄酒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原料基地不断扩大,为中国葡萄酒质量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障。  

  葡萄酒是一个基地先行的产业,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葡萄原料的质量,没有好的葡萄原料是不可能生产出好葡萄酒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间交流的加强,业内人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葡萄酒欲接轨国际市场,必须提高质量,要想提高质量,必须建好原料基地,保证葡萄原料各项指标符合国际要求并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鉴于以上原因,许多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的大企业,都把原料基地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并借鉴国外原料种植和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努力向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种化,良种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一些颇具经济实力的新建企业,首先建基地,然后建工厂,企业对原料质量的掌控权越来越大,诞生了许多原料完全自己种植的酒庄式企业,这种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改变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质量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进,人员素质的逐步提升,为中国葡萄酒总体质量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初期,中国许多葡萄酒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检测能力低下,使得产品质量经常出现问题,与国际市场上葡萄酒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葡萄酒企业意识到产品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世界先进的葡萄酒酿酒设备,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也把新工艺、新技术带进了国内,不断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系列的发展带动了葡萄酒产品质量的提升,加快了中国葡萄酒质量国际化的进程。   

  葡萄酒是一种传统的工业产品,多年来生产技术的传授主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系统接受理论教育、培训的人很少。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高校中的葡萄酒学院、葡萄酒专业也应运而生,培养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几乎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葡萄酒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葡萄酒生产第一线,使葡萄酒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一些企业通过出国考察、内部培训、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葡萄酒行业内部专业的葡萄酒生产人员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葡萄酒人才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3、监督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为加快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年都接受国家质检总局的委托,对全国的葡萄酒质量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历年葡萄酒抽查结果的公布,对优质产品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对劣质产品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升质量。另外,每次的监督抽查,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还针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积极帮助企业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促进了葡萄酒质量的提高,为中国葡萄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通过国家监督抽查,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秩序,使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小企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突出,国家葡萄酒中心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通过监督抽查,对添加剂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一方面对不按规定使用添加剂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处罚,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学习国家添加剂使用的有关规定,指导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严格把关,按照国际通用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第二,监督抽查促使葡萄酒标签质量得到了提高。饮料酒标签标准自1989年颁布实施,2005年又进行了重新修订,通过国葡中心多年的监督抽查,结合举办培训班进行有效的培训,使生产者对葡萄酒标签应该标注的内容十分清楚,标注的内容及形式越来越齐全规范,标签质量得到了提高。第三,监督抽查有效地促进了感官质量的提升。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不仅取决于各种成分的多少,还与它们之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可以通过感官质量来反映。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我们越来越重视葡萄酒感官质量的检验,在国家监督抽查中把感官质量的好坏作为判定质量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感官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理化指标合格,但感官质量较差的现象发生,为中国葡萄酒质量与国际接轨统一了判定尺度。

  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中国葡萄酒参与国际交流打好技术框架。   

  在中国,控制葡萄酒质量的法律依据是产品标准,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葡萄酒标准体系经历了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摒弃落后的、制约行业发展的观念,使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水平也与国际接轨,衡量葡萄酒质量高低的尺度与国际一致。

  首先,2002年11月14日,按照国际葡萄酿酒法规的规定,出台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从葡萄酒的定义、原料、酿造等方面都与国际规定一致,指导企业按照国际规定组织葡萄酒的生产,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其次,适时废除了《半汁葡萄酒》标准。2003年3月17日,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废止《半汁葡萄酒》(QB/T1980—1994)产品标准。从公布之日起,向后延续两个月,企业停止生产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半汁葡萄酒》标准的废止,使大量生产低质量半汁葡萄酒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使一度标准混乱、良莠不齐的中国葡萄酒行业逐步走向规范,一些遵纪守法、生产优质全汁葡萄酒的大型企业得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推动了整个葡萄酒行业质量的提升,并逐渐融入国际葡萄酒行业的潮流,走上国际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三,2008年1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新《葡萄酒》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修订的葡萄酒国家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它基本参照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法规》(2003版)的最新版本,对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以及技术要求都做了强制性的规定,其技术指标的尺度与国际标准完全等同,对易于产生混乱的年份酒、产地酒、品种酒等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新标准在颁布实施前已经征求了世界有关国家和组织的意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新国标的实施也得到了国内企业的普遍欢迎,认为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有利于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整体质量,从而促使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化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葡萄酒产品纳入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的监管,使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淘汰出局,有利于保证葡萄酒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葡萄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达不到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对葡萄酒企业的原材物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检验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举措,开创了保证葡萄酒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新思路,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对中国葡萄酒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中国葡萄酒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700多家葡萄酒企业通过了市场准入制度的审查,获得了生产许可。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改造设备、提高生产水平,也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被淘汰,从根本上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根除了劣质产品滋生的土壤。   

  中国葡萄酒文化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中国的葡萄酒工业却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譬如: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还达不到世界人均消费水平,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度还有限,质量监管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原料基地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部分生产企业质量意识还不高,这些都影响葡萄酒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葡萄酒业界的同仁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逐一克服和纠正目前存在的不足,中国葡萄酒行业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政府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产品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保证了这一点。   

  中国葡萄酒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及国际葡萄酒界友人的支持和帮助,中国葡萄酒国际化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同时,作为一个葡萄酒产业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我们愿意为世界葡萄酒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创造葡萄酒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