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的小洋楼,有一些很好的著作对其有详细的描述,比如大冯(骥才)成套的大本《小洋楼照片》、林希老先生的《津门旧影》。笔者在天津住了20多年,这次因为写此系列文章,天津的洋酒和这里小洋楼、西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此加以介绍。
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入侵北京,天津先后被分割出九国租界。比如现存的“解放路金融一条街”、中心公园(劝业场附近)一带的法租界、东站附近的意租界,以及号称“五大道”地区的欧式建筑群。这些欧式建筑以及一些要员根据自己爱好建设的半欧半中的混合式建筑,构成了天津的城市特色,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博览会”。这些人修建的花园住宅,被老天津称为“小洋楼”。至1920年代,小洋楼的建设达到顶峰。
按照林希老先生的界定,小洋楼文化的渊源是外来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变异,而小洋楼文化的根本内容,则是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价值观念。它不包括东方文化,是彻底的西方文化。
1980年代初期刚来天津时,周末到位于承德道的天津图书馆(原为1924年建造的法租界公议局。1945年10月6日,日军在此建筑门前,向驻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无条件投降。现为市文化局办公地点)看书,那豪华的气派和异国情调确实使人耳目一新,仿佛有隔世之感。1983年应邀去位于马场道天津外语学院的一座神秘的大楼里,主人向我展示了一个法国人在1910~1930年代在中国各地搜集到的昆虫和植物标本,每个标本都用漂亮的花体字(时间久远,已经变色了)注明了标本的名称、采集的时间和地点。据主人介绍,那个法国人是个教会工作人员。那硬木的藏品柜、数百上千的抽屉和高大的深色柜子、人迹罕见的场地、深不可测且厚重的古老建筑,使我看到那里丰厚的积淀。尤其是那些婀娜多姿的蝴蝶,至今仍历历在目。
本文述及的“小洋楼”,主要建设在各国租界内,其中又以“五大道”地区比较集中。那些千姿百态的小洋楼,有的静穆庄重、有的高耸奇拔、还有的富丽纤巧。在“五大道”地区,总建筑面积近130万平方米的地段上,汇集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的建筑多达230多幢,近代历史名人旧居百余所。著名的五大道内的建筑从哥特式到巴洛克式,从罗曼式到拜占庭式,中世纪的南欧风格、19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等等不一列举,以至于被称作“世界建筑博览会”。
藏品一:1900年的天津地图—小册子
非常稀少的小册子,由Noah Fields Drake出版,里面有1900年的天津地图、图片和简短描述。从该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天津已经有外国人的租借地了。大家知道,1900年正是义和团事件和八国联军经天津进北京的关键时刻,所以,里面的记载就显得十分有历史意义。
这本小册子前面一个拥有人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
:大多数有关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和外国殖民地的出版物趋向于聚焦上海,在此类型上截止到目前为止它是个最大最出名的城市,可是并不只有一个这样的城市。在北方,在渤海湾和华北平原那里有个老天津。在上海还是个小小的、不值得注意的城镇,沿着黄浦江种稻子时,天津就已经是个具备古老城墙的中国城市了。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国居民和商业开放了5个港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香港也被割让给英国,在当时成为了殖民地。19世纪末期,天津是无可争辩的华北最重要的商业城市。这里长期是大运河的起头,天津还变成一个铁路网络的中心。
在1899年底,义和团运动开始在山东省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中国北方。外国人、传教士、商人和旅游者还有中国的基督徒以及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都被攻击甚至被杀掉。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很多省市官员都有着强烈的反映,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像华北那样的最坏混乱。1900年6月美国和其他国际武装力量组成一个约有400只舰船的兵力,船员从大沽登陆迅即赶往北京,去保护公使馆。其他联军则上岸驻防在天津外国租借地。在守卫到达北京后不久,德国部长在6月20日被暗杀,紧接着通往天津的铁路和电报的连接受阻,公使馆被包围。
义和团在大沽—天津—北京这一轴心的包围受到国际的关注。来自几个国家的联军保护了在天津受到隔离的外国租界。后来的海军从远海区域到达,攻击并摧毁位于大沽的堡垒后登陆,打出一条通往天津的路。然后这只扩大的联军攻占了中国的这个城市。最后这个说多种语言的联军冒着炎热一路打向北京,在55天的包围后解救了外国公使馆。紧接着签署了一份允许对抗的被称作义和团协议的文本,其中包括在北京和天津许可永久驻扎外国军队,并在首都和沿海之间的其他几个点上保护通讯线路。
在1900和1907年之间,天津被一个国际委员会管理。
这本小册子有点政治色彩,主要还是对这个城市的一个纵览,他们包括以下段落:
天津的描述、外国殖民地、运动、维多利亚公园和市政厅、图书馆、教堂、酒店、银行、本地市区、城市城墙、土墙、衙门、水师营亦称海军营(地图上的57号)、军中营(地图上的55号)、海光寺亦称谈判寺和西兵工厂(地图上的23号)、新港亦称天子登船的地方(地图上的51号)、龙亭(地图上的30号)、鼓楼、庙宇、大学、慈善机构、天津地图(折叠在一起,很大很详细)。

图一:1900年版的中英文对照天津地图封面

图二:1900年版的中英文对照天津地图
藏品二:1902年的英文书—跟随联军从天津到北京

图三:跟随联军从天津到北京一书的封面

图四:扉页上1925年用鹅毛笔写的字和军用教堂的图章

图五:作者照片和右下角的出版年份—1902
由于1900年前后的义和团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影响很大,有必要呈现这本罕见的极具历史价值的参考书。这是一名参战的将军写下了亲身经历,书里详细地记载了作者在天津、河西务、北京、大沽、烟台、威海、北戴河等地的所见所闻及其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闻所未闻的事件。该书作于1902年,共126页,有10余幅图片。
全书共有八章:
第一章 Introductory 介绍
第二章 An exciting ride to Tientsin 到天津的兴奋骑乘
第三章 The siege of Tientsin 围攻天津
第四章 Sir Robert Hart’s message 哈特先生的信息
第五章 Battles of Pei-Tsang and Yang-Tsun 北仓和杨村战役
第六章 On the March 行军
第七章 The assault of Peking 袭击北京
第八章 The relief of the legations 挽救公使馆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天津的小洋楼、西餐和洋酒(二)”。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作者联系
guoswine@public.tpt.t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