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份沉甸甸的国内有机转换认证证书送达华昊酒庄办公室,标志着这座扎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酒庄,在历经五年“与自然共生”的淬炼后,正式迈入有机农业的殿堂。
“戒断”化学依赖:一场葡萄园的生态觉醒
回溯至2020年,华昊酒庄便开启了一场与自然共生的“种植革命”。在整整5年时间里,酒庄毅然摒弃化学制剂与化肥,将土壤健康置于首位,全部采用有机肥滋养葡萄根系。面对病虫害这一农业种植的常见难题,酒庄创新性地引入瓢虫、捕食螨等“天然护卫队”,让这些自然界的天敌以生态平衡的方式守护葡萄藤的健康,从源头杜绝化学残留,为葡萄生长构建起纯粹的生态屏障。
“不用化学制剂与化肥,酒庄用5年时间‘戒断’化学依赖,就像给葡萄园‘断食排毒’。”华昊酒庄庄主程潜这样形容转型初期的挑战。
从2020年起,酒庄彻底告别化肥与农药,转而以有机肥滋养土壤,甚至将病虫害防治交给瓢虫、捕食螨等天敌构建“生态平衡链”。“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曾导致初期减产20%,但随土壤微生物群落逐渐活跃,葡萄藤展现出惊人的自愈力——根系深入地下5米汲取矿物质,果实糖酸比例趋于完美,酿出的酒液尾韵呈现出教科书未载的‘鲜活的呼吸感’。”庄主程潜对此津津乐道。
生态优先:酿一杯“会呼吸”的东方风土
在有机种植的基础上,7月16日,华昊酒庄正式启动德米特生物动力法有机认证工作,邀请认证指导老师黄钢、高源莅临酒庄,为酒庄认证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也意谓着酒庄以德米特生物动力法为核心的生态种植体系正式开启,向着“有机双认证标杆”目标迈进。
“此次认证工作的启动,标志着华昊酒庄在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葡萄种植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程潜说。
慢时光的品质坚守,让华昊酒庄的酿酒葡萄积累了独特的生态密码。生态优先,和谐共生,这种方式培育出的葡萄,果香中带着一种难以复制的“会呼吸”的鲜活感,每一颗果实都凝聚着阳光、土壤与自然节律的馈赠,为酿造高品质有机葡萄酒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目前国内通过这项认证的农业基地只有7家。“现在德米特机构的老师每月都来园子指导,我们跟着学看星象、做天然制剂,笨是笨了点,但一切有利于酿酒葡萄生长的创新之举,华昊酒庄向来积极探索,勇毅践行。”程潜说。
德米特法则:月亮周期与荨麻汤的古老智慧
在有机种植基础上,华昊酒庄引入了全球仅0.1%酒庄通过的德米特(Demeter)生物动力法体系。这套源自1924年的农法将葡萄园视为“宇宙能量的接收器”:依据月亮运行周期修剪枝条以调节树液流动,用荨麻、洋甘菊等植物发酵成“草药茶”替代杀虫剂,甚至堆肥发酵都需配合行星轨迹。
程潜介绍,生物动力法不只是“不用化肥”,而是把整个园子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遵循自然节律与生物动力原理,用荨麻浸泡液等天然制剂替代化学驱虫剂,既高效防治病虫害,又不破坏生态链;依据月亮运行周期精准规划枝条修剪时间,让葡萄藤的生长节奏与天体运行韵律相契合;就连堆肥过程也严格遵循特定的发酵节奏,通过微生物的自然作用转化养分,让土壤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双认证”背后的东方哲学:做风土的“翻译者”而非“征服者”
“生物动力法不是玄学,是让土地用母语说话。”庄主程潜表示。
“华昊酒庄不是风土的缔造者,更不是征服者。而是风土的翻译者,是风土的忠实记录者。”程潜说。
目前,华昊已启动德米特国际认证程序,预计2028年成为中国罕有的“有机+生物动力”双认证酒庄。届时,葡萄园每公顷土壤含800万条蚯蚓(常规园仅为50万条),碳足迹降低67%的数据,正在改写行业对可持续酿造的认知。
正如著名酿酒顾问李德美所言:“华昊证明了中国风土足以孕育世界级自然酒——只要人类学会谦卑地倾听土地的心跳。”
“此次国内有机转换认证的获得,与酒庄正在推进的德米特生物动力法认证形成呼应,华昊酒庄正以‘双认证’为目标,在有机种植的道路上不断深耕,为消费者带来真正源于自然的纯粹风味。”华昊酒庄庄主程潜表示。
本文内容转自经济大纵横,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