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秦岭脚下的葡萄园缀满紫珠,东凤酒庄的酒香漫过青砖黛瓦。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赴商洛丹凤暑期社会实践团踏足这片土地,在东凤酒庄领略产业变迁,在醇厚的酒韵中感悟传承与创新,体会酒庄在设备升级与传统酿造间的平衡,感受丹凤人对本土佳酿的自豪与坚守。

在这里,实践小队贴近酒庄发展脉搏,听葡萄酒从种植到酿造的故事,靠近产业振兴脉络,用青春视角记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1 探酒庄风貌 品岁月醇香

清早,丹凤葡香益行队走进东凤酒庄。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上“秦岭深处的好葡萄酒”几个醒目大字,酒庄采用意大利托斯卡纳建筑风格的城堡设计,墙面挂满荣誉牌及各类活动合影,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发展与认可。负责人介绍,酒庄目前正计划通过新媒体运作及社会各方宣传,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酒庄和商山敬老院早有固定合作,会定期送些葡萄酒过去。秦岭脚下的葡萄原料,橡木桶窖藏的工艺,甜红的清爽、干红的醇厚,借着老人们的体验和口碑传开,慢慢带动了销量。经理说,老年旅行团来参观已是成熟模式——老人们住下来,白天逛酒窖纳凉、观酿酒过程,中午在酒庄餐厅吃当地美食,“健康消费嘛,老人们乐意,我们也能多条销路。”
2 观生产车间 看设备更新

生产线一字型排开,清洗舱的舱门半开着,灌装口的金属喷嘴闪着光,贴标机的机械臂悬在半空,能清晰看到每个设备的结构。“平时开工时,流程是这样的。” 工作人员指着传送带起点说,“空瓶从这儿放上去,先过清洗舱,高压水把瓶里冲干净;接着到灌装口,酒液自动灌到标线;然后去打塞或封口机,软木塞或铝盖压得严严实实;最后到贴标机,标签对齐瓶身粘牢,整个过程不用手碰。
她边说边用手比划,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在心里模拟出机器运转的样子。她说酒庄设了销售、酿酒、质检、讲解、新媒体等岗位,专门对接未就业大学生,还去西安、杨凌、商洛的高校开招聘会,想缓解就业压力,也为自己储备人才。“有固定引导老师带” 但她也坦言,招长期工不容易,现在多是短期见习的。
3 访地下酒窖 连体验经济

顺着石阶下到地下酒窖,凉气混着酒香涌过来。大大的酒窖里,数个橡木桶排得整整齐齐,桶身印着 2021、2023等年份。讲解员说这里不用空调,常年恒温12至15度,恒湿60%至80%,葡萄酒至少存18个月,橡木桶陈酿,比不锈钢罐存的香得多,“老年团来参观,都爱摸这桶,说有老味道”。
4 尝丹凤佳酿 谈助学初心

品酒时,经理拿了干红和甜红。干红微涩,甜红带果香,大家更爱甜红。品酒过程中,他说起资助学生的事:“丹凤工业园区开过座谈会,呼吁企业帮贫困生,我们给每个受助学生发助学金。最近公众号、抖音上都发了招聘简章,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优先考虑。”
他还提到,想让大学生帮忙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比如党史知识小游戏,既能丰富酒庄内涵,也能给学生岗位补助。“你们三下乡宣传,商洛小记者团来研学,都在帮咱。说实话,做这行,情怀比利益更重。”
5 合影留念 传创新理念

临走前,我们在酒窖出口合影。大家齐声喊出那句口号:“东凤酒庄,秦岭深处的好葡萄酒!”快门按下,照片里有我们,有酒庄,还有远处的秦岭。这趟下来,不光懂了酿酒的门道,更看到酒庄想把葡萄香、康养暖、学子梦串成线的努力 —— 这条路虽难,但走着坚实。
本文由: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卓叙延、康祁恩鑫、刘婧瑶;国际法学院程子慧、李瑞萌;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刘雨芯共同完成。
本文内容转自东凤酒庄,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8 6558 6211,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