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产区的崛起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日期:
2018-07-02 10:22:56
来 源:
华夏酒报
作者:
鹿强
  2011年9月7日,发生了一件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影响深远的标志性事件,来自宁夏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2009特别珍藏”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夺得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国际大奖,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获得这项大赛的最高奖项。 国际葡萄酒界的权威人士认为,“加贝兰”的获奖,是中国开始进入世界优质葡萄酒生产国行列的标志。从此,世界葡萄酒界的目光开始聚焦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



    谈及往事,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切的贺兰晴雪的酿酒师张静不无感慨地表示:“那个时候当然很开心,这是中国的第一次,你又站到了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但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责任、压力、甚至质疑,有些人不相信宁夏这么荒凉的地方能酿出获得世界顶级大赛最高奖的葡萄酒……但这也很好,它激励着我们一直向前努力。”

    短短的几年,宁夏人用出色的品质和实际行动粉碎了外界的困惑与疑问,随着类人首、贺东庄园、东方裕兴、银色高地、新牛、迦南美地、嘉地酒园等一大批精品酒庄在国内外大赛中风卷残云般的摘金夺银;世界葡萄酒大师们和权威酒评机构接连不断地重点推荐;在盲品活动中不可思议地战胜了享誉世界的顶级名庄,让专业人士们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惊呼与赞叹,这一切都让国际葡萄酒界牢牢地记住了贺兰山东麓这个名字。

    现在,在一些重要的国际葡萄酒产业论坛和研讨会中,每每谈及中国葡萄酒,宁夏产区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到宁夏产区参观、交流、考察、品鉴以及分析、研究以贺兰山东麓精品酒庄酒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风土”,已成为国际葡萄酒界的新趋势与热点。

    “宁夏产区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方面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与时俱进、日趋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首创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值得认真地总结与宣传。”                                                                ——《华夏酒报》总编辑 韩文友

    宁夏产区异乎寻常的发展轨迹自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作为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中国酒业第一报——《华夏酒报》则更多是从行业发展的视角聚焦宁夏产区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剖析、解读表象背后发生的故事,以及是什么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不凡的奇迹。很多人把宁夏产区的成功归结于贺兰山东麓独特的风土,这自然不无道理。风土是产区最真实的表达,它传递着、反映着原产地最绝妙的精髓。风土概念的发源地法国勃艮第的罗曼尼康帝酒庄庄主奥贝尔·德维兰(Aubert de Villaine)曾说过:“如果风土的灵魂融入葡萄酒,我认为这就会是一款伟大的酒……风土是一切伟大葡萄酒的基础。”

    但是如果理性地分析就会发现,幅员辽阔的中华版图上像宁夏产区这样具有独特风土条件、适宜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地区其实并不少见,为何宁夏产区,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西部省份,在资金、人才、技术储备都相对匮乏、起步艰难、最初并不为外界看好的情况下,能够后来居上,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跨越了传统葡萄酒产业大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奇迹的背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其中有哪些自然条件之外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政府和企业在其中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国其它产区又能够从贺兰山东麓的崛起借鉴到哪些宝贵的经验?带着众多大家关心的问题以及探寻答案的强烈愿望与责任,《华夏酒报》产区行采访组开始了酝酿许久的宁夏产区之行。



    航班飞抵银川已是傍晚时分,采访组一行乘车向市区疾驶,从车窗望去,一片明媚怡人的景色:道路宽阔笔直,高楼大厦林立;缓缓流淌着的艾伊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为这个塞上的城市增添了妩媚、灵动的气息;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的贺兰山在夕阳笼罩下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有如过目不忘的城市地标巍峨地矗立在城市边缘,静静地俯看着喧嚣的市区,从川流不息的北京路仰望过去顿时有了些神圣的感觉,也让刚刚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人们瞬间增添了些许仪式感和敬畏之情。

    绿色、洁净、秩序、祥和的银川与人们脑海里传统概念中大西北的描述迥然不同,这里的富足与滋润让长期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记者们略感意外,看来“天下黄河福宁夏”和“塞上江南”的美誉果然是名不虚传。同行的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说: “你们来的正好,每年的这个时候是银川最好的季节。”他的一番话让大家对未来一周的参观和调研又增添了几分期待。

    “各个方面都想到了,我实在想不出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
                                                      ——兰一酒庄庄主 雷燕

    场景一:位于宁夏银川市镇北堡的兰一酒庄,2010年开始投资建设,拥有600亩高标准优质葡萄园,也是首批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说起多年来政府提供的帮助与支持,雷燕心怀感激地表示:“说实话,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各个方面都在保驾护航。

    远到法国,近到宁夏本地、上海、深圳、北京,政府都在为企业组织推介会。现在有交易博览中心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连买橡木桶政府都给我们想到了,没有钱还可以分期付款,我实在想不出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



    场景二:6月2日,采访组一行驱车前往青铜峡市鸽子山中法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区参观。这里,贺兰山下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历史上曾是千军万马云集的古战场,也是震惊世界的鸽子山古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如今这片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规划用5年时间打造集高效节水葡萄种植及酿造、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培训服务、葡萄酒养生保健产品开发等于一体的高标准葡萄产业园区。刚下车,大家就被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住了,烈日之下,在广袤的戈壁上,众多农民兄弟、姐妹正在抓紧进行节水滴灌设备的施工。

    陪同的青铜峡市葡萄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玫告诉记者:“这是引进的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包括每块地里的支管都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只管种好葡萄就可以,而且每亩地自治区政府还补助1500元,企业积极性很高……区内的道路、供电、通信、水利设施也都是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投入了近8000万,总投入估计6.8亿,光10万方的蓄水池就建了4个……总之,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进驻提供便利,现在前来接洽的企业越来越多,鸽子山的项目用地变得越来越抢手,进入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场景三:贺兰山下植被稀疏的荒漠戈壁,远方古长城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一处体量巨大、造型新颖的现代化酒堡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在设备安装的轰鸣声中,我们来到了即将落成的中国-新西兰马尔堡培训示范酒庄工程(西鸽酒庄)。

    酿酒师廖祖宋在现场向记者介绍了自己难忘的工作经历:“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4月份接受了原银广夏15000亩种植基地,5月份筹备建酒庄、开始设计,6月份平整土地并抢种了2000亩葡萄,7月份钢结构施工就开始了,10月1日,我们把葡萄都采收进去,并在这么短的时间做了2000多吨葡萄。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收了葡萄,酿了酒,建了酒庄,还种了葡萄,完成了四个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这一切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采访中类似的场景、印象深刻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2016年,宁夏自治区的书记、主席亲自带领酒庄的庄主们前往外交部进行推介,帮助10余家贺兰山东麓酒庄的优质产品获选成为中国外交部接待用酒;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在金山试验区打造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酒企提供服务,减轻企业投资压力;颁布实施国内首个葡萄酒庄列级管理制度;推出酒庄基地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模式;建立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这些真实的场景、活生生的案例、创新的举措、企业家发自肺腑的话语与一线员工朴实自然的表述……无疑是对宁夏自治区政府在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的最佳褒奖与诠释。

    “宁夏产区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区,23个国家的酿酒工艺、酿酒风格在宁夏产区都有表现。”  
                               —— 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研究员 赵世华

    赵世华认为,贺兰山东麓是一个新兴产区,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要创造平台和机会,尽可能地与世界接轨,同时学习借鉴先进产区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适合宁夏自身的发展模式。宁夏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采访组来到青铜峡市甘城子温家酒堡时,海归少庄主温博阳,Niko,正在用流利的英语与即将来访的两位国际酿酒师通话。

    当记者向他祝贺温家酒堡的家族臻酿获得2018布鲁塞尔大赛金奖,即将实现世界葡萄酒三大赛的大满贯时,他谦虚地笑着说:“这主要是我老爸种的好葡萄和我们酿酒师的功劳,他太棒了!” Niko 提到的酿酒师就是来自于澳大利亚的 Michael,他与宁夏的结缘还要从几年以前说起。

    2012年和2015年,宁夏自治区政府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扩大在国际葡萄酒界的知名度,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酿酒师挑战赛,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际酿酒师到宁夏产区,以葡萄酒比赛为载体,开展包括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推介等系列活动。赵世华解释说:“我们希望一个酒庄能分配一个国际酿酒师,带一带本地酿酒师。”

    这两次大赛是中外技术交流的极好机会,从300多名候选人中选拔出的60名国际酿酒师都有在世界一些著名产区、企业和院校学习、工作的经历,通过酿酒师挑战赛他(她)们把各自的风格融入到了贺兰山东麓的产品中去,同时也传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技术,拓宽了中国酿酒师的视野,加速了他们的成长;有不少企业通过比赛与国际酿酒师建立了长期联系,邀请他们定期进行技术指导;还有的国外酿酒师选择留在宁夏继续工作。



    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她)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全世界推介了宁夏产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传递了宁夏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新形象和立志打造世界一流产区的强烈愿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知名的专业人士来到宁夏产区工作与交流。有统计表示,近几年,来宁夏的外国人中将近一半与葡萄、葡萄酒相关,一些国际酿酒师和葡萄酒专家甚至常驻宁夏产区,在贺兰山东麓近百个酒庄中,有近80名外籍酿酒师在这里全职或兼职工作,成为了宁夏葡萄酒与世界交流、合作的纽带。正如赵世华所说的:“他们这些人是(宁夏产区)最好的义务宣传员。”

    “请进来”的同时,宁夏人也不忘积极地“走出去”

    5月31日,采访组正准备前往巴格斯酒庄参观,得知酒庄绝大部分的管理、技术人员正在法国进行考察学习。目前,在宁夏的一些精品酒庄,每年到世界各地的一些著名产区参观、交流已经成为常态和重要的工作内容。宁夏产区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著名产区建立了交流沟通、培训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平台,促成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宁夏的早日落地。

    宁夏保乐力加的首席酿酒师任彦玲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年集团都要派一些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宁夏来指导。我每年也要出国两、三次,到澳洲和新西兰做榨季或是参加一些国际上的重要的展会和会议。”

    宁夏自治区政府还通过连续举办国际葡萄酒设备技术暨葡萄种植展览会提高葡萄酒企业生产机械化、装备现代化和技术标准化水平,今年这项展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我们正在寻找的东西,展会上都有,对接成本非常低。国际上的重要企业都来参加了,这简直是近在家门口,饱览全世界。”这是企业家们对展会给予的评价。宁夏的葡萄酒产业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它的起点、目标和国际化程度都很高,贺兰山东麓已经走出了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把企业做长久了,你就成功了……我就是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的。”                                                                ——贺东庄园庄主 龚杰

    有人说,做葡萄酒没有捷径。葡萄酒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葡萄酒由种植到产出是个遥远而漫长的过程,从事这一行,乐观与自信、低调与匠心、专注与坚忍以及理想与情怀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投资者不能着急,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正因如此,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传统葡萄酒产业大国,几百年历史的老牌家族式企业并不罕见。

    很多有实力的投资者选择这个领域更看重的是企业理念、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而不仅仅是积累了多少财富。此次宁夏之行,记者欣喜地看到,贺兰山东麓产区也有一批秉持着同样信念与情怀、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在做大做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产业强国的梦想,致力于打造民族葡萄酒产业的“百年老店”,贺东庄园的龚杰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始建于1997年的贺东庄园位于贺兰山东麓最北端的石嘴山子产区,是集种植、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精品酒庄。高大魁梧的庄主龚杰出生于内蒙古,有着草原人一样乐观豁达、热情好客的性格,曾就读于清华大学EMBA的他,还深谙国学之道,堪称一个儒商。

    2011年龚杰收购了贺东庄园,从原先从事的矿业转型到葡萄酒行业,从最初的茫然无措,甚至于对接手的酒庄有什么葡萄品种、多大范围、多少资产都没搞清楚,到今天的葡萄酒大赛资深评委和成功管理一个多次获得过世界顶级大赛最高奖的精品酒庄庄主,他走过了人生中最难忘、最辉煌的几年。用他自己的话:“……冥冥之中就把企业做成了这个样子,到了这个阶段,要放空自己,定下来。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脚踏实地。”

    对于酒庄的运营,龚杰有执着的信念和与众不同的一套经营理念,别人的葡萄园亩产400~500公斤,贺东庄园控制在150公斤;别人都是选送最优质的产品参加世界大赛,贺东庄园在2017年后,坚持选送自己的一级产品。对此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不挣快钱,要做就做精品酒……产品过剩对市场经济不是什么好事情。要坚持良性循环,有力量慢慢使,把企业做长久了,你就成功了……我就是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的……我们参赛不仅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检验自己的实力,找出不足和差距……。”

    再将视线移回到贺兰山东麓最南端的红寺堡子产区,今年5月末的一天,这里又一次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东方裕兴这个建成仅有几年的酒庄,继2017之后,“戈蕊红”再次获得了2018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的最高奖——大金奖,而且9款参赛酒全部获奖。如果了解这项被誉为“酒中奥斯卡”的世界顶级大赛就会明白,要连续两年摘得比例仅为1%的桂冠有多么不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他的管理者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一个年轻的企业令世界刮目相看? 好奇心驱使采访组跋涉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东方裕兴酒庄。

    赶到酒庄的时候,酒庄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将近参观完毕的时候,庄主刘全祖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年近五十的老刘,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上印着岁月沧桑的纹理,一个低调谦和、朴实无华的西北汉子,看不出一丝“明星庄主”的派头,更像一位和善、随性的邻居大哥。寒暄过后,他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老刘来自甘肃兰州,之前从事房地产业,2013年红寺堡政府为了解决农民种植的葡萄销路问题对外招商,他被红寺堡政府的真诚和这里独一无二的有机荒漠产区的风土打动了,先后投资了5000多万建设酒庄和基地。刚起步,没有经验就摸索着干,靠自己的智慧、双手和不服输的劲头硬是趟出了一条路。

    为了管好酒庄,年近半百、离开学校多年的老刘又重新走进了课堂,从葡萄种植、酿造、酒庄管理等最基础知识学起,认认真真地听课、做笔记、查资料,不懂就向老师和专家请教,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让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佩服,有位领导当时就断言:“刘全祖将来一定能成事!”老刘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红寺堡产区政府和著名酿酒师吴秀勇的帮助下,几年来,东方裕兴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谈到这几年的成绩和自己的经营理念,老刘并没有讲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心态平和地说了这样几句话:“尊重土地,尊重大自然,用心种葡萄,专心酿好酒。”对于企业的未来,老刘充满了期许,他说自己的后半辈子就打算撂在红寺堡了,两枚大金奖不算什么,东方裕兴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心愿就是要把葡萄种好,把葡萄酒酿好,把“戈蕊红”这个品牌做好并传承下去。几年前,他把自己心爱的小女儿送到了法国学习葡萄酒酿造,他说将来自己真干不动了,女儿也一定会接着干下去。


    ■ 记者手记

    几天的采访与调研让《华夏酒报》记者对宁夏产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脉络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体会与感受:一个产区的自然条件固然重要,但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以及营造的创业氛围也都极为关键。宁夏产区取得今天的局面和成绩绝非偶然,葡萄酒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支柱地位的确立、自治区政府国际化的视野、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颇具前瞻性的产业规划、精准的产业定位、科学的决策、不失时机的积极推动和优秀企业家群体的支撑,都是贺兰山东麓产区能够脱颖而出、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宁夏产区成功崛起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几大要素中,“态度”和“维度”同样重要!有效的政府治理,包括合理、可操作的顶层设计,以及一些必要的干预与引导,能够间接地影响资源配置,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考察宁夏产区后,谈起自己的观感,同样把宁夏产区的迅速崛起归结于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与引导,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宁夏突然成为全中国最具葡萄酒气息的地方,我在全世界也没有看到这样支持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政府。”

    巍巍贺兰山,悠悠紫色情。贺兰山东麓,一片创造了奇迹与实现着梦想的瑰丽神奇的黄土地,我们盼望着能够再次走进这里……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