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评委的一天
发布日期:
2017-09-20 16:55:10
来 源:
葡萄酒在线
作者:
陆江
  我这次参加的赛事是Decanter 亚洲葡萄酒大赛(Decanter Asia Wine Award)2017,缩写是DAWA,为了方便记忆我一直谐音念成“大娃”。作为DAWA的评委也有数届了,我收获蛮大,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品鉴经验。下面我会把三天品鉴经历,整合在一天记录,因为三天的大部分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只是分组伙伴和酒样产区会有不同。

  虽然我给不少国内外葡萄酒大赛做过评委,不过从专业性到严谨性,DAWA是我参加过的酒类竞赛中,个人觉得做得是最好的。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DAWA:DAWA作为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大赛,从酒样数量和产区覆盖面,到流程安排,评委的组成,评判机制,奖项设定,到后期推广,整体实力在亚洲葡萄酒竞赛中可以算是首屈一指。
 
  评委团主席是葡萄酒界的超重量级人物Steven Spurrier。

  6位副主席: 国际酒界传奇学霸Gerard Basset (MS MW MBA OBE+侍酒师世界冠军), 中国葡萄酒权威李德美(Li Demei), 新加坡葡萄酒评论家庄布忠(Poh Tiong Ch'ng), Decanter核心专栏作家Andrew Jefford, 澳大利亚葡萄酒专家Michael Hill Smith MW 和 日本酒界一哥Shinya Tasaki。 评委团覆盖了中国大陆、印度(包括印度第一位MW)、新加坡(包括新加坡第一位MW)、日本、印尼、韩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香港作为自由港,对评委们的签证签注都很方便,大部分还是免签,这也是个软优势。
 
  因为大赛连着几年举办地都是在香港港岛的数码港,硬件和环境都很合适,只是公共交通不太方便,组委会为此安排了一趟从上环发车的评委班车,所以我每次订宾馆,一般都选在上环附近。评委班车每天早上8:30发车,发车一般都会比较准时。这次赛事第三天一早我晚到了半分钟,默默地看着班车在20米开外出发开走了,于是我打车又多了20多分钟的打盹时间。
 
  连着三天的密集品鉴,对味觉嗅觉和头脑反应,都是挑战,所以一定要休息好,保持足够体力和状态。
 
  到达数码港,大赛组委会在场地门口的休息区,为评委们准备了简单的西式早点和咖啡茶水,因为正式品评是9:30开始,评委们在早餐期间可以交流寒暄,现场语种主要是不同口音的英语,还穿插着粤语,普通话,法语,日语。我和一起参加了数届的不同国家的熟面孔们打了招呼,聊些酒圈的趣闻。

左边,本届大会工作人员里颜值最高的姑娘之一

  现场的工作人员,是一些香港本地的年轻人,他们工作细致麻利敬业,都会说英文,有好几位是工作了几届的“熟人”。他们在Decanter要求下,对整个流程包括评委电脑设置、酒具分发、酒样的分类标示、倒酒顺序、瑕疵更换和突发的处理等,都能按时有效完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是大赛顺利进行的直接保障之一。

左边,工作人员的美丽背影

  开始惯例是Decanter组织方的致辞,这届大赛概况的简介,以及7位正副主席的致辞,其中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李德美老师,他是连续数届的评委会副主席。我一般光顾拍照,大致听到这次酒样数量达到了新高32xx款。
 
  品鉴开始,每位评委电脑无需自带,都是现场提供,都已设好系统,国货品牌联想。

  每组一般3-4位评委,各位评委的登录名和密码都有提供,是Decanter的一个在线葡萄酒品评系统,这几届用过来,感觉这个系统还是蛮方便有效。

  评委们在现场会拿到当场品鉴的酒样产区,品种,年份等信息,除此以外,都是盲品。这样同类比较打分,是比较公正的,也有利于评委的快速精准判断。

  一般第一款,我们同组评委们会当做校验样酒,每位评委报出自己的打分,如差距较大,就会各自调整,尽量让大家的评判松紧度一致。

  评委们写完酒评,打完分,负责各组的副主席可以通过系统,看到所在组的每位评委的点评和打分。副主席们工作压力还是蛮大,所负责的几组的酒样都要品鉴,所以是我们普通评委的品鉴量的几倍,我们一般一天品百款,而副主席们普遍是200-300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每个轮次(flight,数款到10多款)结束,负责我们桌的副主席会过来,每款过一遍,根据各位评委的打分,会有一个最终分数,当然会有意见分歧讨论的时候,这时赛事的机制也是很民主。下面我贴的视频,就是我在澳洲产区那桌品鉴时遇到的争议,我和另一位同组评委给于这款酒铜牌的打分,而负责的副主席Michael并不赞同我们的打分,这时根据大赛机制,Michael请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r来品鉴确认,最终结果Steven Spurrier给予89分,铜牌的结果。

  当然评委品鉴的产区选择,也是根据事先评委递交的熟悉产区来综合分配的,所以在遇到一些产区的冷门品种时,在座的评委也会交流这些品种的特点,以免误判。像我这次在中国葡萄酒分组品鉴时,遇到一个中国本土鲜食葡萄酿的酒,同组的新加坡和日本评委都没接触过,我会简单介绍这品种特点。同样遇到我不熟悉的日本当地品种,我也会询问日本评委相关的信息。
 
  对了,还要提一下,因为是一整天的品鉴,各组进度不一,所以组委会安排自助午餐,中西餐菜式都会兼顾,没有刺激性的菜食,这也算是评委们的休息调整时间,当然是简餐,选择不多。
 
  因为餐前品鉴的状态和效率会比较好,所以我们组刻意地在午餐前,加品了两轮本该下午品鉴的轮次。证明很明智。午餐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味蕾嗅觉的敏感度,所以下午少一点轮次,会让心情比较轻松愉快。
  
  下午流程依旧,我们到4点左右,就完成当天的品鉴任务,这时我会去尝试一些也已结束品鉴组的一些佳酿,不少我感兴趣的产区或酒种。

  最后是和一些相熟的评委告别,有些还会互留联系方式。年事已高的评委会主席Steven Spurrier,在致辞时特别提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担任主席位置,所以我还特意找他合照纪念。

  品鉴结束了,晚上终于可以轻松享受香港的美食。一直对上海的吃心同学推荐的得龙大饭店,很有期待。这是一家做香港老菜式的经典饭店,因为地处老的启德机场附近,交通不方便,所以也随着新旧机场的更替,经历了不少波折兴衰,现在饭店已是香港老食客喜欢去的私藏菜馆。

  这次特别感谢香港酒圈的老友Fred,帮忙完成了我的心愿,而且还有惊喜,试到菜单外的一些私房老菜。话不多说,以图为证。川卤牛脸肉的火候,烧鹅的鲜嫩带汁,特别提一下,这是我最近一年吃到过的最好的烧鹅,脆米扣肉饭的脆香口感,佛跳墙的清鲜,鲍鱼的入味,还有金钱鸡蝴蝶饼和鸭脚包……感谢!

 

责任编辑:
许洁依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