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青岛葡萄酒文化发掘与保护
发布日期:
2017-04-19 09:47:18
来 源:
青岛财经日报
作者:
青岛财经日报
  2017年是青岛葡萄酒105周年。4月18日,一场以文化发掘与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交流在四流南路13号青岛葡萄酒厂大酒窖旧址举行。

专家把脉青岛葡萄酒文化发掘与保护

  国内葡萄酒行业专家、青岛市文史专家、品牌建设专家现场考察大酒窖及生产车间旧址,就百年青岛葡萄酒文化发掘、大酒窖等珍贵工业遗产保护、城市与葡萄酒主题文化公益项目规划设计等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由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青岛市葡萄酒协会、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葡萄酒协会、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档案局、市文物局,市北区旅游局、市北区文新局、青岛饮料集团、华东葡萄酒公司等多个单位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研讨。

  研讨开始前,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青岛葡萄酒地下大酒窖和我国第一条威士忌生产线,详细询问地下大酒窖建造背景及保护情况和威士忌生产线工艺流程。
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华磊介绍了青岛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和葡萄酒文化公益项目理念,希望专家学者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挖掘百年品牌青岛葡萄酒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创建青岛城市新名片。

  资深葡萄酒文化项目设计师辛野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项目设计理念和未来规划。青岛葡萄酒厂老员工代表深情追忆了青岛葡萄酒的光辉岁月。与会专家围绕着城市文化品牌、葡萄酒博物馆建设、葡萄酒主题文化公益项目设计等进行了交流。

  青岛葡萄酒始创于1912年,前身是德国商人开办的手工作坊。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历史最为悠久的葡萄酒品牌之一,青岛葡萄酒浓缩着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未来,青岛葡萄酒厂旧址将进行整体规划,突出葡萄酒文化主题,建设青岛葡萄酒博物馆等文化公益项目,展示百年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岛市城市文化新名片和休闲旅游新目的地。

专家把脉青岛葡萄酒文化发掘与保护

  专家观点

  传承·创新  生命·使命

  青岛市葡萄酒协会名誉会长,青岛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泽:建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馆

  今天专家们谈的比较多的就是青岛葡萄酒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我觉得这里面要做的文章特别多。发掘的内容包括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包括青岛自身的历史,当然还要发掘葡萄酒的人文历史,特别是青岛葡萄酒的人文历史。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按照西方的博物馆的内容去设计。如何设计有自己特点的博物馆,在内容上,在中国葡萄酒和欧洲葡萄酒文化的研究上,都需要各位专家继续挖掘。

  关于保护,我倾向于保留历史的遗存,修旧如旧,不要再搞拆和建。关于展馆板块设置,建议添加葡萄酒收藏寄存区域。此外,博物馆如果说要承载更大的历史责任,就不要局限于保护青岛葡萄酒厂的这一点点遗存,要想方设法发挥社会的力量,收集社会上的葡萄酒遗存,使博物馆的辐射面更大一些。

  关于产业集群,这是个创新的提法,青岛的博物馆群可以包括葡萄酒博物馆,将来有关部门推荐游客参观其他博物馆的同时,也可以加入参观葡萄酒博物馆的内容。

  关于创新,我很同意刚才胡会长讲的,从学院上升到研究院,也就是从基础产业一步跨越到可以产生生产力的领域。将来和青大建立研究院,研究新的产业方向,研究新的产品。

  博物馆专家、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
  阎立津:特色是灵魂与生命力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全国对旧的建筑和遗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很令人振奋的事情。旧的建筑和遗存有灵魂有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大酒窖和威士忌生产线感到振奋的原因。

  青岛葡萄酒遗址价值非常珍贵,要高度利用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导向和主题,要别于中国、世界葡萄酒文化展示区。青岛葡萄酒文化展示既要和中国的、世界的葡萄酒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又要有自己鲜明的青岛地域特点及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样就有了地域品牌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遗址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贴近现代生活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文化展示区、遗址保护区都应该与青岛葡萄酒品牌相结合,赋予品牌厚重文化价值,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建设,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优秀公益性博物馆的做法,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同时,开发博物馆周边衍生品,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有一个好的运营服务团队,深层次体验观众需求,设置不同的体验模式,给予观众更多的享受和人文关怀,建立起参观者与经营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品牌建设专家、青岛联合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
  杨德才:文化也要讲“三产”

  我做了21年的产业研究和企业战略研究,想从企业和产业的角度谈谈文化中的三个产业概念。

  第一个是产业历史,讲好过去的故事。我们有这么多历史的东西摆在面前,所以要理直气壮地讲。我们不是编故事,而是把故事还原出来,把历史讲出来,把原料、生产、工艺、品牌讲出来。还要把青岛葡萄酒大酒窖和华东百利酒庄,把红酒和饮料对应起来,串起来,形成饮料集团核心产业的历史背书。

  第二是产业运营,理好产业链节点。从种植、酿造、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工艺流程,到相关的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培训的相关要素都是运营点。葡萄酒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基因,要很好的进行再国际化,实现和欧洲葡萄酒文化的重新接轨。

  第三是产业创新,做新产业的孵化。现在国家倡导双创,要求进行供给侧改革,青岛葡萄酒厂旧址,完全可以建设一些产业相关的孵化器,把产业生态建起来。这样的产业生态不是一个厂、一个园的事,而是所有的供应商、所有的因素能够聚集在这里。要从这样的角度进行研究、设计、战略规划,进行招商和运营,而不仅仅是只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要注重公益加效益,把品牌做好,把市场打开,为政府多交税,这样才是对青岛最好的贡献。

  青岛民俗文化研究学者,青岛民俗博物馆研究馆员
  姜锋:注重多媒体互动体验

  上一次是因为调研工业遗产保护来过大酒窖,这次为了研讨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建设再次来到这里,非常振奋高兴。从项目背景上,我认为青岛葡萄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青岛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打造博物馆城,时机非常好。

  大酒窖这么多年在这里沉睡非常可惜,今天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即将对外展示。如何去展示?大酒窖是重中之重。我的设想是,在酒窖中不仅有静态展示区,还可以结合文化体验,把工艺流程、酿造技艺等通过动态的方式进行展示,并且让参观者参与进去。

  现在多媒体的视觉体验区非常盛行,在博物馆、酒窖、文化产业区可否结合多媒体视觉体验做一些设计,比如3D视觉体验区,可以制作一个酒庄的3D背景墙,打造葡萄酒庄的视觉效果,结合3D、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葡萄酒饮用的文化情调和休闲、惬意的氛围。打造体验式博物馆,动静结合,会让游客印象更加深刻。

  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
  胡文效:用创新驱动发展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整体规划,无论是从项目的设计还是立意、创意,都很有创新。我认为,博物馆需要把建设目标进一步聚焦到塑造青岛葡萄酒的品牌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葡萄酒文化的建设是政府、社会、全行业共同的责任,作为企业投资建设博物馆,目标应该非常明确,就是聚焦到塑造、提振青岛葡萄酒品牌。这也非常符合当前增品种、树品质、塑品牌的形势,只有把品牌塑造好,经济效益才会搞上去,也才能更有条件把博物馆做好。

  此外,我建议博物馆把百利先生、华东和青岛葡萄酒背后的故事串起来,把对青岛葡萄酒、华东葡萄酒发展史上有贡献的人物凸显出来,通过人和故事来传播品牌,承载文化内涵。 

  最后,我认为很有必要建立葡萄酒研究院,和青岛大学联合开展研究,丰富研发平台,实现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对接。博物馆是讲过去的故事,研究院是抓当代的创新,当代的创新就是未来的文化,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创新,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青岛北部民族工业研究学者、李沧区文化馆馆员
  李生德:挖掘放大历史节点价值

  因为写作关系,近年来我对葡萄酒进行了一些研究。很多人都认为葡萄酒是泊来品,实际上葡萄酒在我国从唐朝就非常普及,而且有好几种。史料记载,唐朝的军队打到吐鲁番,得到了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而一些古代诗歌也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记载,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再后来,由于工艺的提升,得到了葡萄烧酒,也就是我们说的白兰地。所以,在葡萄酒文化方面,我们是有自己的历史的。

  建博物馆,我觉得首要的是创意,创意应该走在一切的前面。我们完全可以用历史文化的线索和线路,重新给我们现在要做的文化产业和博物馆新的启示。比如1954年春天,周总理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记者招待会上,周总理用青岛葡萄酒厂生产的香槟招待外国客人,受到现场来宾称赞。因为这个事件,我们的产品第一次被外界所识。我们在建博物馆的时候,应该把这个事件放大、做大。
 
  有了历史来源,还需要把原料产地文化做好。我们青岛葡萄酒原料基地是大泽山葡萄,要学习法国人的风土保护学,将大泽山地域文化保护起来。

  此外,个人建议恢复原“美口”商标。上世纪30年代,德商美最时洋行根据其英文Melco的音译,命名酒厂为“美口酒厂”,因为“美口”是德文口感比较甜美一词的音译,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品位,有很长的文化历史,扔掉实在太可惜了。

  青岛市葡萄酒协会名誉会长,原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夏临华:大力支持葡萄酒研究院建设

  今天的研讨会,对于我们挖掘保护历史,传承创新葡萄酒文化非常有意义。我感觉葡萄酒文化是一个舶来品,它很适合于青岛这个国际化城市。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认为首先是传承。葡萄酒文化虽然有着浓郁的欧洲文化特征,但是一样可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结合,通过中国文化营造很好的品鉴葡萄酒的环境,比如琴棋书画、中华诗词、民族音乐等。再比如,我们的酒吧不妨搞一些中式的。作为港湾城市,青岛喝葡萄酒的地方很少,专门喝葡萄酒的酒吧也不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非常赞成成立葡萄酒研究院的建议,青岛大学将在学科上给予支持。我们有很多酒类的分析测试专业,我们有很多的专业教授和专业学科,我们还有文学院、中文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丰富的资源,只要有需要,我们大力支持葡萄酒研究院建设。

  文史专家、青岛城市化和人文思想史学者
  李明:给后代留一些遗迹

  关于葡萄酒历史,最美时洋行在青岛葡萄酒发展史上至关重要,它的影响力一直到战后。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在最美时洋行的有效经营下,本土葡萄酒的影响力可能不比烟台葡萄酒差。这一点要好好挖掘。

  关于葡萄种植,我们目前看到最早葡萄种植的资料有两个,一个是《山东德邑村镇志》,记录月子口有葡萄种植,是在白沙河出山前的一个小村庄。第二个是《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记录最早引入的时间接近1901年,每年引入的数量都有记录。

  关于葡萄酒饮用,1914年前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青岛围困日记》记载1914年10月8日,德国人卡尔·约翰去伊尔梯斯兵营看望儿子,送了一瓶葡萄酒给士兵们饮用。

  关于酒窖,早期青岛有大量的民用酒窖存在,有记录的就是中山路1号德国水兵俱乐部,在地下室里建有葡萄酒窖。大量的私人住宅里面也有酒窖。

  葡萄酒是一个和人的情感、思维、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媒介,它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方式。建议尽量保持大酒窖区域的原貌和现存的遗迹,这些都是它这一百年间和我们城市发生联系的佐证。这些“旧”东西对我们城市的工业,葡萄酒发展以及区域性社会联系所发生的作用是我们最应该正视的,让我们这一代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

  青岛市葡萄酒协会会长
  张镇安:天时 地利 人和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对青岛市葡萄酒协会工作的支持,感谢对青岛葡萄酒的热爱。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建设可以借鉴奥帆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当年,我接待一位国家领导人参观奥帆博物馆时,领导问你们青岛建这个博物馆是干什么的,我脱口就说这是世界唯一的博物馆。为什说世界唯一?这是因为我们的奥帆博物馆有着自己的特色优势。这一点上,青岛葡萄酒博物馆要很好地思考自己的定位、特色。

  历史上看,葡萄酒是外来的,但现在中国是葡萄酒消费大国,历史的意义要跟现实的意义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葡萄酒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法国有阿尔卑斯山矿泉水,青岛有崂山矿泉水;法国有酒庄,青岛也有葡萄酒庄。我们的酒庄从种植到加工酿酒再到销售可以一体化管理,但是我们的文化创意不够到位,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文化底蕴。建博物馆,从建设、策划、规划到最后的用途,一定要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要建一个历史上悠久的、专家认可的博物馆不容易,在各方面都需要反复论证研讨,但做成了价值链却很长很长。

  新闻延伸

  穿越时光的百年窖香

  青岛葡萄酒是市直国有企业青岛饮料集团旗下的品牌。

  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并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是与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等著名品牌齐名的百年老字号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青岛葡萄酒厂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该厂曾是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青岛白葡萄酒是该厂传统名牌产品,1963年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获金质奖,是中国第一瓶白葡萄酒金质奖获得者。

  鼎盛时期的1985年,青岛葡萄酒的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龙头。然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青岛葡萄酒厂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于1996年破产倒闭。

  2005年,青岛饮料集团决定盘活百年老品牌,启动青岛葡萄酒的复出工作。2006年,青岛葡萄酒正式复出市场,一举推出了赤霞珠、莎当妮、解百纳、薏丝琳等24个品种。近年来,青岛葡萄酒稳居大众市场主流消费位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发展需要,青岛葡萄酒生产已迁至崂山区,青岛葡萄酒厂旧址于2008年11月被列入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流南路13号青岛葡萄酒大酒窖被青岛市文物局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大酒窖深藏在近10米的地下,湿润阴凉。在酒窖周边,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保留有中国目前惟一的威士忌生产线。酒窖的对面,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泥发酵池,一字排开的窖口依然壮观。

  四流南路12号青岛葡萄酒厂厂房旧址占地49亩,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青岛葡萄酒最鼎盛辉煌的时期。2011年,响应青岛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青葡的生产线及发酵设备全部搬迁至青岛崂山的华东百利酒庄。

  青岛葡萄酒与青岛城市同龄,当今极为罕见的地下大酒窖、威士忌生产线、老式发酵池等珍贵遗存,是历史上特定时期葡萄酒生产工艺的见证,具有宝贵的工业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价值。

 

责任编辑:
许洁依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